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0年下学期三等奖  柳丹飞

2010年下学期三等奖  柳丹飞

字号:T|T
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院
专业、年级:哲学专业2009级
姓名:柳丹飞
学号:2009221115110028
1、仁坛 践行仁道133楼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就算在现在社会中,仁也是不可缺失的。可以说现实社会中一些问题也是由“无仁”而起。从小处而言,如果每人都有一颗爱人之心,还有何利益的冲突,那众多道德缺失的事又怎会出现,众多的矛盾也自然而然都可以解决。大处讲,如果人人都懂得爱人,那么小至人与人之间,大至国家与国家之间又有何矛盾而言呢,和平又怎么会成为至今当今社会的主题呢,和平解决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具备了,发展还难吗~                   
 
2、孝坛  自尊自爱 157楼
自尊自爱,这是做到孝的最基本的要求~生命是父母给的,因此最起码的回报就是珍惜这份给予,在珍惜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将其发挥到最大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孝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字眼,只要我们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每个言行举止中,孝又显得那样简单。对待自己,学会独立自强,有主见:对待他人,学会宽以待人,学会关心人;面对困境,学会乐观,学会勇敢;面对成功,要懂得谦虚,懂得坚持......其实这都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也都是孝。生活中很多小事,我们面对这些事的态度,实际上已投射出一个人的人格。因此,注重小事上自己的态度,将孝践行到生活中的小事中~
 
3、信坛   信的行为232楼
诚信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但诚信绝非嘴上说说而已,它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实践性,付诸了实际行动了的才能算得上诚信。也就是说的“言必行,行必果”。做到诚信,简单而又不简单。对他人诚信,要做到不撒谎,守承诺,因为有他人的在场,所以会有一种外在的监督在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自己诚信,是一种与自身的斗争,在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人处于一种无外在压力的状况,这时候的诚信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它克服的是自己内心的错误想法,是自己拿着道德的这把尺子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很多人也正是在对自己诚信的情况下,选择忽视自己行为的污点,才造成自己诚信的缺失。因此,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与其用法律去约束,还不如,加强对诚信的教育,使诚信深入人心,从而使人按诚信办事,让诚信付诸行动~          
                                                     
4、毅坛   自主自为 32楼
伟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因为他站在了人类的顶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孤立无援的,只能说明他们是独立的,因为学会自立自强,而让他们不再依赖于别人的帮助,而是靠自己去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我们不能成为伟人,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人,我们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强,因为自强才能让我们能始终去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坚持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主见,不会随波逐流,也只有我们学会独立自主,才不为始终想着去依赖他人,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辉煌,这样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未来。
 
5、礼坛 礼的价值  309楼
我们现在所要求建立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对礼的一种重视。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礼实际上是对法律的一种补充。在不涉及触犯法律的行为,更需要的是一种道德的约束规范,也就是礼。一个社会按正常的秩序发展下去,是少不了礼的。一个人能得以发展,也是少不了礼的,一个守礼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个文明人,以礼来规范自身,实际上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约束,人的自身价值才会在守礼中提升。在与他人交往中守礼,实际上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一个有礼之人,也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礼也是和谐人们关系的一个极重要因素~
                                                   
6、和坛  社会和谐   344楼
一个社会的和谐,是由每个成员的行动决定的,并要每个成员来共同完成的。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人,我们要力求做到“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往往一个很小的行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人的品质中也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品质,因此,我们要要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身注重起,从细节处体现和谐~
一个个的人构成家庭,一个个的家庭组成国家,因此除了个人自身的和谐外,也要注意家庭之间的关系,使家人之间和睦有好相处。和谐是个大话题,但它落到实处就是平时小事上的注重。怀宽容之心,创和谐社会~
                                                
7、仁坛 仁与爱 408楼
仁”是一个人本身所有的性格,因为有“仁”在,才会去“爱”人,才会懂得如何去“爱”。“爱”是在“仁”中萌发的一种特殊的表现。“爱”是人的一种行为。一个“仁”人在和他人的相处中,才会时时想着去帮助别人,在和他人发生冲突时,才会懂得如何去宽容,去退让。在其言行举止中才会懂得怎样去实践“爱”。
                                                       
8、礼坛 礼的原则 244楼
历来有种说法“克己复礼”,可以看出,要做到礼,必须得约束自己,从自我做起,自己守礼,也才会得到他人的以“礼”相待。在与他人相处时,以一颗真诚的心来面对他人,在他人快乐时与别人分享,在别人烦恼是为其解忧。而不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苦痛上,真诚的与他人相处,克制自己的表现欲,约束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也就是以礼待人的表现。只有人人都守礼,礼才会得以实现。
                                               
9、信坛;主题理解  98楼
诚信是市场经济之本,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的交换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真诚以待才使得交易的成功完成。没有诚信,市场经济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但交换存在必然也就意味着利益的存在,交换中的摩擦实际上也就是利益的冲突,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总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但隐藏在这其后实际上就是一种诚信的缺失。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呼唤就是诚信。所有最根本的就是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加强对人们诚信的教育,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得以最终正常运行。
                                               
10、孝坛;尊敬父母  314楼
孝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话题,我们要学会尊敬父母,时时刻刻要不忘关心父母。但并不是让父母有充足的物质财富就是孝,这只是孝的最起码的要求。真正的孝更是一种精神上给予的慰藉。在他们觉得孤单的时候,要陪伴着他们让他们不觉得和孤独。在他们烦恼的时候,要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尽量让自己待在他们身边。现代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自己的工作稳定后,总会给父母第一时间购买各个方面的用品,父母也是很高兴到处炫耀。但他们内心深处,可能更想的是自己子女的陪伴。所以,作为子女,我们要好好去读懂自己父母的心,在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时更不要忘了精神上的满足。
                                                
11、智坛  批判精神    105楼
程颐说过一句话:“学者先要会疑”。一个人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停留于自己所学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会让你的知识局限于某个范围内,而自己的见解永远得不到突破,只是在用别人的东西在解决问题,就像是一趟死水,没有新的源泉来进行补充。而这种局限的突破,需要的就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批判精神,而只有这样,你代表的才是你自己的观点。只有怀疑,才有突破。只有批判,才有前进。另外,一种批判精神,最主要体现在对权威的批判,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名人讲的话也有其不足所在,敢于否定权威,用事实说话,这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也是在当今社会缺少的一种品质。
                                          
12、智坛   创新精神  228楼
创新就是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知识,敢于突破旧的传统,突破原有的思维。在如今,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有创i新才有发展,不然就只是会停留在原有的程度上原地踏步。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一个思维极其局限的人,也是最没有发展潜力的人。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创新思维的培养,试着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时也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突破现有。如今,企业管理要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存活下来,并突颖而出。科技发展需要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于他人。这都是对创新的高度重视。
 
13、智坛  学习目的  159楼
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其实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而最后其成就的不同,都是由后天的因素造成的,因为后天学习而形成最后的差异。人生如白纸,关键就是看你怎么去书写。评判一个人,我们不是从外表来认定一个人的美丑,往往心灵美的人才是最具吸引力,最具涵养的~而心灵美是一种品质的体现,这是由我们后天学习而成的,除了学习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自己性格的塑造,学习宽容,谦逊等美德~学习是使人价值的一种提升方式,也只有在学习中,我们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14、廉坛       反省 99楼
苏格拉底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人都有一种惰性和侥幸心理,对自己的错误往往会采取一种宽恕或隐瞒的态度,而对自己的优点会尽量去凸显。因此,人在认识自己时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认识,明显的会偏向自己的优势。所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值得人敬佩的,因为他们敢直面自己的缺陷。他们敢于反省自己的不对之处。在敢于自省之余,还有一种人,他们敢直面自己的劣势,并将其与他人比较,学习他人的长我之处。在认识之余更付出了自己的行动。第二种人是更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为只有付出行动,我们的不足才会被弥补才会被改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敢于认识自己,并加以改正,这是我们每人需要学习并努力做到的~
 
                                           
15、廉坛   谦逊102楼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人一旦骄傲,也就意味着他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因为此时的他只是尽情享受着眼前的荣耀,这也就决定了,他的光芒在这时开始暗淡。而只有谦逊的人,才是能一直向前的人,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永远向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迈进。一个骄傲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成就,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因此在满足之余,往往他们就倒在自己的缺陷处。而谦逊的人,他们总是会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谦逊的人,时时刻刻都在进步~我们面对成功时,也要有种谦逊的态度,不能满足于自己现有的,而是要将眼光放远点,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16、廉坛 崇俭戒奢  72楼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不仅是一种理财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习惯于奢侈的人,往往容易沉溺于物利中,意志也自然会被消磨,所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往往也是迷茫不明确的。而一个节俭的,因为其对物利的淡泊,自然只是极小的被物所束缚,不会受到物利得羁绊,因此人生在他是明确的,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一个节俭的人,人们更希望和他相处,因为他的慷慨是向外的。而一个过度奢侈的人,人们只是会尽量去逃避,因为,过度的挥霍,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对其周围人的索求。对于现在物利横流的社会,我们更不应铺张浪费,要做个节俭的人,努力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评语:
该帖子在总体上都能围绕经典一个核心论题加以展开,有论有叙,论述也清楚,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态度认真,情感真实。但有些地方显然还可以深入和展开,而有些地方则不够规范,如标点符号及引用没有标出。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