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坛 五 239
在封建时代,很多“大家”都推崇礼治天下,”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带有强制性,人们多迫于无奈。虽然礼有两面性,但是在当时仍然形成了:“尊师重道,孝顺长辈,天下一片大好的形势。”现在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抉择,却辱没了我们文明古国的称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辱骂老师,虐待父母,摈弃真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中华民族,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人与人之间蛮横无理,没有一丝谦卑之心,烦躁的时代,一群烦躁的人,没有尊重,没有理解,要是孔圣人在今天,也会垂首顿足,垂头叹息吧。
信坛 一 339
信,诚也——《说文》 、诸已之谓信——《孟子》。信主要的意思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要说到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信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国家要实行无人监考,不知道有没有实行。后来有了摄像头,我看了一篇报道,大概是说:“这次考试进行无人监考,教室里面没有一个老师,但是教室的前排却又一个摄像头直勾勾的对着同学。”这个算不算诚信?无人监考是这样的吗?连自己崇敬的师长都这样未免有点自欺欺人吧!诚信没有深入人心,大学的考试仍然用着幼儿园的教法,考试作弊就要处分,就要通知家长,是不是诚信是这样培养的?从某个方面来说,社会上诚信的缺失,除了社会因素,学校是罪魁祸首。到底该怎么培养诚信,首当其冲就应该从教育下手。
孝坛 一 386
《婚姻法》的规定,凡是成年子女都应该赡养父母,不论其婚姻状况如何,都应该履行赡养的义务。敬老尊老是晚辈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应自觉自愿地履行赡养义务,处理好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赡养父母,不仅仅是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父母正在慢慢的变老,很小的时候父母都会问孩子:“现在我们对你这么好,等到我们老了,你会不会这样对我们?”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的血与泪,我深有体会,所以我一直想赶紧毕业,等有能力了就赡养父母,给老去父母用依靠。父母总是说,他们还可以再劳动几年,不想给我增加负担,只有锻炼好能力,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奋斗吧,少年们。
孝坛 二 445
有的人觉得现在我们没有能力报答父母,所以想要孝敬父母很难,这种想法对么?有的同学,上大学还要父母送,父母帮洗衣服,什么都包办,哪里不顺心,就向父母大呼小叫,只有没钱的时候才打电话回去,女朋友却天天在打电话。很多上班族,每次回去都买很多礼物,觉得那就是孝敬,其实不然,父母想要的就是孩子多陪陪自己,有时间打个电话回去。我们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乖乖的听话,可以好好照顾自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照顾的仅仅有条,能让父母不担心自己,不惹父母生气,回家就帮助父母做事,为父母分担一些能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还要学会尊重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保护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伤害自己的父母,让他们伤心。
智坛 六 242
苏格拉底说了这样一句名言:“我一无所知,除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件事外!”这样知识渊博的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面,也显得十分渺小,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真正的认识自己,正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言,学的越多,才会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我们还可以培养自我良好品质,蓄积能量,等待时机发出光芒,正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并不是说书里面有真的这些,而是我们可以追求自我想要的,可以当做是奋斗目标。
学习做人、处事、交友之道,人生才能尽善尽美,而不仅仅是为了追逐名利,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朝着未来迈进吧。
和坛 九 232
水动荡不停就不会清澈;心动荡不停就不会明亮。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样的丰富,但是大多数人就不能够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平息杂乱的心念,而去寻求善性显现,就如搅动水波,寻找水中之月。这样的状态,达到的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没有预想的结果,也不能真正的静心。胸襟宽广,容纳天下之物;心灵虚静,接纳天下之善。能够保持静心,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浮躁的世界扰乱心神,能够有内心与心灵的一方净土。
忠坛 二 397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古至今,我们听过很多很多的典范了,像“岳飞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说的都是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时刻准备为祖国献身。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的信仰都不应该改变。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多少志士仁人曾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那些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用生命捍卫我们的祖国,用生命为我们阐述了祖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廉坛 三 134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我们这些普通人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或许真的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太过于情绪化,不仅仅不能成事,还会破坏自己与周围的人的情意。喜怒哀乐,人生无常。大喜大悲终究不好,正所谓古话有乐极生悲、喜极而泣的说法,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年少气盛,说明我们很容易就会冲动,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静心,其次需要学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最后就可以慢慢的进步了。
廉坛 二 219
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欲望是人最大的敌人,欲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摧毁,所以说知足者常乐,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那么多的欲望,每天把自己弄的那么累。适当的削减自己的欲望,就可以让我们没那么多的压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有节制的人生,是不是应该更会舒心?
信坛 二 523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诚信,那么到底诚信有什么价值呢?对于国家而言,正如孔子所说的:民无信不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可能持久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正如“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对于个人,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财富。我们需要别人对自己守信,首先就要自己对别人守信,特别是我们,不管过去怎么样,只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以诚待人,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毅坛 五 34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精神力量。在国外,有一种理论叫做黑洞,天生有缺陷的他,不能说话,不能走路,却超出寻常人,提出了众人惊愕的理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华民族把“自强不息”列入精神气节中,想要我们国人能够保持发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在抗战时期,无数的英雄烈士么,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力量,才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应该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孝坛 十一 241
古代有24孝的故事,记录了那些孝敬父母,感动于世人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启示后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古人有许许多多的诗句都是围绕孝的,也有很多变态的刑罚用来规范人民的孝。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让“孝”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国外,孩子成年之后,父母跟孩子就不会住在一起,在中国则截然不同,所以“孝”成为我们国家传统美德之一。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明显有所降低,很多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的溺爱,显得过分无法无天。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观念培养,多以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在这方面努力,不要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失传。
智坛 二 214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很多,尽管烂熟于心,仍然不能肯定其是否为真知,我们应该敢于质疑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只有检验了,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就像古人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俗话说得好: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整天能说善道,然而关键时刻拿不出手,是不是有点讽刺?就像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说的再好,计划的再好,都不能算真本领。我觉得这些很适合我们大学生,我们学习理论知识,脱离实际,用社会上的话来说:“大学生,除了会读书,能干什么?”难道我们真的只能搞学术?祖国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实践吧,用行动证明誓言。
毅坛 一 17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没有志向,碌碌无为,这样的一生是否会让你觉得失望?记得周恩来年轻的时候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自从认识到国人真正问题所在之后,就弃医从文,决心要拯救国人的精神世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用我们的一切的努力奋斗,坚守这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有目标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能够成功的出现在世人面前的,确实少之又少,立志固然重要,只有坚持才是难能可贵的。刚刚出大学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伟大的志气,在社会的残酷蹂躏之下,有几个人能够不向现实低头?只有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最终成功。
信坛 五 155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讲诚信的人,在无形中就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别人愿意跟你交往。中华民族一直推崇诚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明显的失衡,所以现在我们缺失了诚信的发展。搞虚假、投机倒把、什么的社会上一堆堆,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有诚信,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一个企业讲诚信,这个企业将可以发展的很好,一个人如果讲诚信,则如有神助,无论干什么,都可以成功。我们需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