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伴随孩子成长 |
——太师一附小引入传统经典创新德育记事 |
张志敏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每次听到女儿桐桐认真诵读《弟子规》时,她的父母都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他们正欣喜地体会着女儿在学习《弟子规》等古典读物及唐诗宋词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和桐桐一样,如今太师——附小学生书包里都装有《三字经》及《古诗文诵读》,书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举止文明等传统人文精神,正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这些对其中深意尚且懵懵懂懂的孩子们。
希望孩子学有所成是家长的心态。因此家长、学校也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们人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相对忽视。为了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太师一附小以经典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确立了“让每个孩子在经典相伴中实践成功,让每位教师在经典教育中体验成功,让每位家长在经典共进中相信成功”的教育目标。在营造经典熏染、怡养性情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把经典文化引人课堂教学。与经典同行的教育行动让孩子浸润在经典意境中,从小就读最好的、看最好的、听最好的、唱最好的、做最好的。
漫步太师一附小,迎面展现的是平整洁净的操场,主楼墙壁上是独具匠心的经典长廊,长廊由90余个版面组成自然生命、文明发展的画卷,一层一个主题,深度层层递增。二楼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以蓝色和绿色为基调的装饰画,看着画面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和草原,学生们像一个个欢快的小天使跳跃其间。在这所快乐的学园、乐园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尽情挥洒着童年的美好时光,自由地汲取养分。孩子们绽放的笑脸、雀跃的身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流淌在这所学校里的蓬勃的朝气与灵动的魅力。
古诗文是民族精华、文字典范。太师一附小于2003年开发了每周一节的古诗文诵读课,并利用早读、午读时间引导学生鉴赏、背诵名著、美文,学生毕业时古诗文背诵达170篇。通过背诵名篇,不仅培养了学生识字、阅读、作文等应用能力,而且形成开朗、自信、乐观的性格。035班的刘利老师说:“过去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见了老师连招呼都不打,自从诵读活动开展以来,现在大多数学生见列老师很礼貌,很多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
音乐、美术、形体是开展经典教育行动的主渠道。一附小把欣赏百首名曲、百幅名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美的审视力、表现力,让洋溢着经典气息的文化艺术感染学生的身心。美术课通过对名画的鉴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赏析画面、感染心灵,激发孩子绘画的灵感。在《生命之源》一课上,教师通过欣赏白雪石的《一湾江水碧》感受水的纯净和珍贵,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刨怍欲望和对水资源的珍惜,课后还以水为主题制作了美术小报。在《我喜欢的鸟》一课上,除欣赏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国画《和平鸽》外,还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鸟的其它知识,同学们由此还延伸到古诗《鸟鸣涧》、乐曲《百鸟朝凤》。在音乐老师刘晓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课上,以名曲《快乐的罗嗦》开场,学生们反复聆听,深刻感受到彝族舞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及载歌载舞歌唱美好生活的场面;在《理发师》一课上,通过聆听施特劳施的名曲《铁匠波尔卡》,让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寻找声音、节奏,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同时,学校还开发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我_为妈妈倒杯水》、《言而有信》、《永不放弃》等经典故事培育了孩子健全的人格。在班级中形成经典励志,自我管理的班级特色,每间教室里一则则名言让班里的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
徐校长认为,德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更多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重要,但让学生终身去践行才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在太师一附小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也被赋予了德育的功能,读经典书籍,孩子们品味着墨香古卷的文化;唱经典歌曲,孩子们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观经典电影,影响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徐校长告诉我们,在太师一附小“爱”的教育贯穿始终,老师们“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提高,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多年来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小学、太原市德育示范学校、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等。丰富多彩的经典教育活动挖掘出了孩子们的潜能,也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求知欲。如今,与经典同行已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并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
摘自《太原日报》
- 上一篇:仇鹿鸣:读经已死,经典教育万岁
- 下一篇:与经典同行 润美德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