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1322心灵成长护航工程】

【1322心灵成长护航工程】

字号:T|T

【1322心灵成长护航工程】
项目援助申请

活动发起机构:广东惠州市弘麓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市孝亲尊师志愿者服务队
广东惠州市孝文化促进会
技术支持单位:国际儒学联合会
深圳信德多元文化中心
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
西格蒙德心理教育机构

一、项目介绍
1.项目概念:
1322是指13到22岁的学生群体,1322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这个阶段从青少年的行为思想不稳定波动期到人格基本稳定期。这各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注这个阶段的心灵成长,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1322心灵成长护航活动”中,接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包括他们的家长。甚至可以说,家长接受学习的重要性与孩子同样重要。古圣先贤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教育者先受教育,言教则讼、身教则从。多项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度非常高。而社会上发生的更多事例也证明,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学习国学文化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了解如何进行“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有利于改变自身的错误教育观念,极大地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2.项目背景: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个人意识、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他们的分析能力较低,自治自控能力较差,心理状态极不稳定。面对日益增多的学习压力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诸多因素,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成为危及他们身心发展的“定时炸弹”。
据有关部门调查,当今初中、高中、大学生存在心理异常、人格扭曲等现象日益增多。光在网络和电视上曝光的发生在学校里的各种恶性事件也让家长和老师们担忧。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向全社会敲醒了警钟,关爱孩子,从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始!

3.项目意义:
全面提高人的个人修为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症与精神疾病。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学生心理健康德行教育纳入家庭和学校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成长德行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1)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心理德行教育的实施,可使心理发展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有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2)可启迪智慧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德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他们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3)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国学文化熏修和心理教育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通过国学文化熏修及心理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使之持续,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积极导正,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自理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4.发起机构:
广东惠州市弘麓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国际儒联及西格蒙德心理教育机构技术支持下,及广东孝亲尊师志愿者服务队、广东惠州孝文化促进会、河南孝文化促进会、新疆传统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服务支持下。从事儒家思想实践教学应用机构。弘麓国学文化承传千年儒家思想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西方心理教育理念,总结了一套儒家思想教育“立德树仁、做人成业”的教学实践体系。通过教授儒家文化学习,汲取先人智慧,培养现代人的古典文化底蕴和高雅情怀。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
国学文化儒家经典是古圣先贤几千年来留给子孙后代的智慧宝藏,运用儒家经典智慧引导学生‘修身、齐家’为学生将来‘治国、平天下’夯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

1.项目组成:《润泽圣贤、启迪智慧》心灵成长护航工程活动将心理德行教育分为三部分:老师国学经典教育部分(传统文化)--启迪孝心;学生的国学文化轮训、国学兴趣班部分—启迪孝心、人格培养;家长国学文化修学部分—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2.教育对象:按照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将他们分为三个群体。初中阶段群体;高中学生和中专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接受教育学生的家长。
(1)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
这个阶段属于青春期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的特点为身心发展极其不平衡,而心理断乳和精神上对父母的依赖又使他们充满了矛盾,所以又被称为“危险期”或“叛逆期”。本阶段的教育对象侧重于青春期的个体,同时家长也需要辅以家庭教育方式指导,尤其要注意的是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一阶段孩子不太愿意接受家长的唠叨式教育,反抗的能力和行为在影响到父母教育的实施。所以此阶段孩子需要接受国学文化“孝心启迪”课程,引导孩子知恩感恩,培养健康的人格教育,家长也需要接受国学文化孝心启迪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中专、大学生及其家长: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学习和毕业就业的双重压力,其中择业是每个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机构通过在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辅导”公益课程,90%以上的学生对择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就业方向非常迷茫。这个阶段学生急需要学习儒家智慧的“人情世故”,做人立德为本,德的根就是孝,做人的根扎牢了才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所以需要学习启迪孝心净化心灵及长期熏习的课程。

3.国学经典教育与心灵成长护航
(1)关于国学
国学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治世之道,是我国几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如何掌握、传习、运用国学经典文化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教育,并与现代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与学生教育的心灵成长,人格健全,情商提高相辅助,也正是现今的信息时代及和谐社会极为渴求和企盼的。国学已成为当今的热点。国人对于国学,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回归,国学的传播和普及面临着时代特性的考验,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
(2)关于心灵成长护航
我们的家长长久以来,对孩子身体的成长非常关注,而对心灵的成长关注较低,许多人心灵的成长远远滞后于肉体的成长。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缺乏日常生活能力;大学生毕业后不够自信找不到工作,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敢面对,出现失误不敢承担责任;职场、情场失败后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勇气;处理不好职场与家庭的关系等等,这些都与心灵没有充分成长有关。所以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是心灵的成长。
心灵成长护航教育,通过对孩子及其家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心理教育和各种亲子活动,融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能注意到孩子心理层面的问题。对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关于国学经典教育: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成为了传之千古的智慧结晶。传统国学经典是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学国学,熏习经典,在国学经典中领悟智慧、体味生活。古学今用,让古圣先贤的智慧惠施今人。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得其“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学习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成就人生的幸福。

(4)、实施细则

1) “国学文化轮训”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周六、日时间,进行国学文化轮训,目的是播撒“幸福人生种子”,启迪孩子孝心、净化孩子心灵,让学生在圣贤智慧的润泽下健全人格。
2) “国学兴趣班”活动,通过轮训对国学特别感兴趣,愿意继续学习圣贤教育是学生,可以申请加入“国学兴趣班”,国学兴趣班是给“幸福人生的种子”提供阳光和雨露,让这颗种子能发芽粗壮成长。
3) 国学兴趣班以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开心学国学, 国学兴趣班教育五个科目,以这五个科目为主轴,教育学生人与人相处的智慧。
 这五个科目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传承下来,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五个科目是自然关系,是顺着人性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这五种关系。
 教之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学之五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修身、处事、接物。

第一科目:父子有亲
 这个亲爱是天然,绝对不是有人教,这个爱是发自於真诚、真心、没有条件,子女在婴孩时代,对于父母之爱也是天然,这个叫“道”!道就是自然而然,宇宙大自然运行规则。随顺道称之为“德”,绝对不违反天然之道。凡事长大子女不孝,父母失去对子女天然的亲爱,都是习性使然。如果子女从小受过圣贤教诲,能够终生保持对父母的亲爱永恒不变,这叫做“德”。中国古人最以带便的是舜王。
 中国教学是“师道”。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是两个人教出来的。在家是父母,上学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中国人对老师,看得跟父母完全相同,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中国人的教育,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许多不孝之人、作恶之人,不是他本性恶,而是受了不好的熏染,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没有好的教养,他愈陷愈深,愈迷愈重,即使“苟不教、性乃迁”,这是中国人教育兴起的缘由。所以师道和孝道是第一条;父子是血缘关系,师道是道义的关系。中国的教育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
第二个科目:君臣有义
   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社会上公司行号林立,公司里面的董事长、老板就是君,他们底下的职工就是臣。义是道义,领导人对待被领导的人要仁慈,常常要关怀他、要照顾他、要想到他;而被领导的人要尽本分职责,即是要忠。做到了,这叫随顺道,称之为有德!
第三个科目:夫妇有别
 别是责任不一样,夫妇各有各的职责,家庭当中女人的权比男人重要得太多太多。女人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所以一个家有没有后代,职责落在妇女身上。丈夫一生做到最伟大的事业,轰轰烈烈,如果后续无人,他一生的成绩等于零。所以一个家里代代有贤人,出好儿孙这是因为有妇女的付出。进一步了解到,社会安定、和平、兴旺,其人才的源头,是妇女培养出来的。这一分职责值得尊敬。
第四个科目:长幼有序
  “序”是天然的,不是人刻意安排的,弟弟对哥哥要尊敬;哥哥对弟弟要关怀、要照顾。续然弟弟有才干、有福报,哥哥比不上他,弟弟事业做大了,官做大了,财富多了,对他哥哥还像在童年一样的恭敬,这是有德!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自然法则,那即是中国人常说的:“家和万事兴”。
第五个科目:朋友有信
  说话要信实,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五个科目叫五教,中国古圣先贤教后代就这五教,这又称五伦。五伦是道!能够随顺,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这叫五德。教育就是这五个科目;学习也是这五科目,教学是一不是二。长辈一定做给后辈看,这是身教。令后辈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道德。
这是人伦大道。人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我们要明白,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
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也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也有五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修身、处事、接物。

总之,护航工程核心目的就是弥补体制内教育的不足点,教育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敬师长、如何与人相处的智慧。这些智慧真正能让孩子一生受益的,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


申请项目负责人:张宏魁    电话:13631967196    0752——2100800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