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照亮孩子人生
至德经典幼教连锁机构主任 李昀霞
(2012.8.31)
尊敬的冯主席、鲍秘书长、大会组委会:
至德经典幼教连锁机构创建于2006年,并于2009年有幸成为冯燊均国学基金会的幼教基地。
几年来,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至德经典幼教连锁机构从无到有,从一个二三十人的培训小点,发展到现在的5个直营幼儿园、一个合作园,在园幼儿近千人,教职员工130余人,在当地享有极好的口碑。
在这六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把国学经典结合到幼儿的德行教育之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德行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表现出一种共性,学知识很快,懂的东西很多,但自私、任性、脆弱、缺乏爱心、不懂感恩、没有责任心、没有孝心……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养到十五、六岁,会因为一点不如意就离家出走,有的孩子读到大学会跳楼自杀,钢琴十级的大学生成了杀人犯,英语八级、十五岁被重点大学特招、差十分考上法律研究生的高材生却帮男友贩毒……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为家庭带来幸福吗?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吗?我们十分忧虑,并反复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方向在哪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任的教育?
学前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人生奠基阶段,是人格培养的摇篮。通俗地讲,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播下什么种子,将来就会收获什么人生,如果小时候播下的是错误的种子,将来就会贻害终身、后悔莫及。
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任的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教育,这是我们做幼儿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礼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说文解字》中有: “育,养子使作善也。”
2011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做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时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幼儿时期把孩子培养正了,这是最大的功德。
我们的老祖宗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的品行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人格健全、有利于家庭、社会、国家的人。而最根本的教育应该是德行的教育、做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时期先把孩子培养正了,把德行的根扎下了,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任的教育。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的幼儿园十分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并不断深入地把国学经典中的德行教育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之中,开创了《〈弟子规〉知行合一》、《亲子善乐》等园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国学经典德行教育特色课程:《〈弟子规〉知行合一》、《亲子善乐》介绍。
《〈弟子规〉知行合一》课程:《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最好宝典,要达到童蒙养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按照《弟子规》去做,因此,我们在2011年下学期创设了《〈弟子规〉知行合一》园本课程。在课堂上教孩子解读经文、情景演练经文,以及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中力行经文,同时,还将力行《弟子规》延伸到家庭,通过《弟子规》力行表、每月德育之星评比,以及每学期优秀家长的评比,督促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孩子做到《弟子规》知行合一。
一年下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下是我们老师的一些教学案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个老师说:自从开展了《弟子规》知行合一课程,家长们也参与到了学习、监督和力行《弟子规》之中。家长们反应,他们感触很深,他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一点点进步,连自己也在无形中学习《弟子规》并力行着《弟子规》。记得有一次一位孩子妈妈对我讲:孩子一边帮她捶背一边对她说“妈妈,老师说我们要孝敬父母,那你们也要孝敬爷爷奶奶,对吗?”妈妈当时沉思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于是,她对孩子说:“你说得对,我们也要孝敬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
一个老师说:我班刘桓希是一个很活泼、聪明的小男孩,但是做什么事情性子都比较急。她的妈妈跟我说:“苏老师,我觉得我们家希希最近变得很懂事了。不管去哪里都会跟大人说;性子也改变了很多,做事之前都会问大人;而且也很体贴大人。在家会帮助长辈做许多事情,比如:倒水、捶背等等;作为家长的我,看见儿子的成长非常开心,也非常欣慰。”
一个老师说:我记得上次刚上完第一个内容,过几天就有一位家长欣慰地对我诉说:“谢老师,我突然发现我娇气的女儿长大了。我只是无意中打了个喷嚏,女儿就立刻对我说:亲爱的妈妈,你感冒了,我帮你倒杯水喝,老师说:‘多喝水、病就好得快哦!’随后就帮我拿了件厚衣服穿,并问:妈妈,你感觉好了吗?她刚吃好饭后就马上帮我擦桌子,还说:‘爸爸在上海上班不能回来照顾你,你不用怕,我来照顾你。’老师讲我长大了。”我们班有位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上完第二个内容以后,他真的有很大的改变。有一次,我不知道柳老师已去打水了,本来我想叫柳老师去办公室拿纸巾的,随口就说:“柳老师,请你去办公室帮我拿纸巾,好吗?”那位孩子就悄悄的走到我身边小声说:“谢老师,你不要急,我书包有纸巾,可以借给你用,现在柳老师不在教室,等她回来了,我帮你告诉她,好不好?”“谢谢你!请你回位置做好!”“好的,我马上去做。”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谢老师,我孩子不知为什么,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得很好,特别在他叔叔的宴席上表现非常有礼貌,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们大人没有坐下,随口叫小朋友先做,儿子小声的对我说:“大人没有做,我们小朋友不可以自行坐,要陪着大人站着,大人坐下,叫我们小朋友做,我们小朋友才可以坐下。”学完第四个内容时,我就请小朋友上厕所、拿杯子、必须要围绕教室一个圆、有次序走路,以免相互撞伤。老师时刻提醒小朋友:在进门时掀门帘要轻,不要出声。走路转弯要把弯转得大些,以免触碰到物体的棱角而受伤。
一个老师说: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教学当中,好多理论的东西老师讲的再好,孩子也记不住,可是老师给他讲的故事,他却记得非常牢,即使有的孩子不会讲,但也能理解大概的意思。例如:当我们学到“身有伤、贻亲忧”,我给孩子们讲述完故事《不小心的落落》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都能清楚的表达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落落的妈妈为什么要流眼泪呢?”刘议文小朋友马上说: “因为落落没有听妈妈的话,跑得太快摔跤受伤了,他的妈妈就流眼泪了。”我马上紧接着问孩子“你们应该怎样做事才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回答,“我会慢慢走路,不跑。”“我不玩家里的电器”等等,还有的家长在力行表中填写到“我家宝宝最喜欢看电视看得很近,我们说了她很多次,她都记不住,可是在本星期力行“身有伤、贻亲忧”时,她一走到电视机前,只要我说到这句话,她马上就很快的离电视很远,刚开始的几天都是需要我们家长的提醒,可是后面几天孩子都能很自觉的做到,还不时的提醒我们家长,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能做得更好”。
一个老师说:孩子对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真实的生活情境最感兴趣,最能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欲望,因而课程设计里创设了许多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孩子按照礼仪规范来做,如:问好、谦让、就餐等等。课堂上孩子们在这个部分的参与积极性相当的高,就算平时不怎在表现的孩子,也会举起小手。记得在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点评课时,我很急切的想让孩子说出经文的大意,可是孩子们基本上都不能说出,就算在我的提醒和鼓励下,也只有个别孩子断断续续的说出经文大意,这时唐副园长就提醒我:“他们说不出经文大意,你不如换一种方式吧,比如让他们来说一说或做一做,自己在家是怎么做的。”于是我马上问小朋友“你们在家是怎样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做一做呀?”只见这时孩子们都举起了他们的小手,许多小朋友都是说“我分东西给哥哥吃”“我给玩具给妹妹玩”,但是廖梓杰小朋友却说到“我弟弟要跑到马路上去玩,我把他拉回来了,他才没有受伤,我妈妈说我做得对表扬了我。”于是我马上请他上来做给班上的孩子看,原来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一个老师说:我们常说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但要如何培养呢?靠老师还是靠家长?其实恰恰需要两者合并,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园共育,《弟子规知行合一》不仅让孩子在生活当中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让孩子学会爱与感恩。我们每天用餐前都会让孩子念感恩词,每每听见孩子念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心里都会莫名的感动。通过谈话、情景演练我们学习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不仅在幼儿园有了进步,在家也表现的不错,我们班孩子原来吃饭的时候,总有个别孩子不念感恩词,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用手捻起来吃,所以念感恩词的时候总会听见“老师,xx吃饭了”,可是现在经过学习与力行,班上的孩子都能做到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而且孩子们都学会了分享,自己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愿意拿到幼儿园里和班里的孩子一起分享。个别家长也会和我说到,我们家宝宝以前很霸道,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据为己有不给别人碰,可是现在吃饭前他会跟长辈说“XX,请吃饭”作为家长看见孩子能做到这样,真的很开心。
一个老师说:在上【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一课时,我了解到大部分学前班孩子对电视和电脑的沉迷并不亚于中小学生,因此,我在这个课时不仅说明了其中的危害,并通过《弟子规》力行表要求孩子们不沉迷电视和电脑。过后,我们班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以前有的小朋友就是一个少儿频道,也能看到11点不睡觉,现在知道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了,而且能自己制定好看电视的时间为1个小时。虞浩翔的妈妈也告诉我,虞浩翔以前特别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现在他知道了沉迷电脑的危害,学会控制自己,不再沉迷电脑游戏了。在《弟子规》知行合一课堂讨论上,我还特意让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分享他是怎么改掉这个坏习惯的,以此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一天,我发现一盒牛奶倒在地上,破口处流出一地的牛奶。我便问:“是哪个小朋友的牛奶打翻啦?”田思远说:“老师,这瓶牛奶是我带来的,可是我没有打翻。”我仔细一看,发现牛奶瓶上有一个脚印,我知道这是有人在上面踩过的。我请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又问了一遍“是谁把牛奶打翻的?”小朋友都说不知道,还是没有人承认。我把在【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一课上讲的《谁把花瓶打碎了》的故事又讲了一遍,故事一讲完,李熙慢慢的站起来了说:“老师,牛奶是我踩的。我知道错了。”我便说:“牛奶打翻没关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是诚实的好孩子。”后来我也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李熙看到一瓶牛奶掉在地上,以为是空盒子,就伸出脚踩上去,谁知牛奶就流了出来,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不敢出声,是《弟子规》知行合一让她勇于改变了错误。
《亲子善乐》课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教育扎根于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在多年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感到身心受益、家庭受益、企业受益,因此一直有一个梦想,想用一种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形式,把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带给孩子们的家庭,给孩子播下孝道、爱与感恩的种子,为孩子扎下德行的根基、中华文化的根基。亲子善乐活动即是这个梦想的实现,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学习的沉淀、思考的沉淀。从歌曲的选择、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素材的准备,到主持稿字斟句酌的拟定、主持人的培养、指导和反复的排练,以及活动中每一位工作人员全力的投入和付出,最重要的是家长朋友对幼儿园的信任和与孩子们共同积极参与,成就了亲子善乐活动。
亲子善乐活动得到许多家长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家长们写给幼儿园的感言非常感人。很多家长说,亲子善乐活动很有意义,寓教于乐、共同成长,并对幼儿园的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
有的家长说:“亲子善乐活动体现了幼儿园老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教育水平,很让我们家长放心和满意”。
有的家长说:“在活动的背后,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感觉到老师对孩子倾注了无私的爱,作为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一天天的进步,备感欣慰,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
有的家长说:“我震撼于幼儿园能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传播感恩与孝道,老师们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相伴孩子的一生!”
张益恺妈妈说:“看着这两年多儿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大学》,参与亲子善乐活动,我很庆幸选择了至德经典幼儿园,这些中华文化,就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熏陶、学习。”
谢昀芸爸爸说:“每参加一期都会让我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女儿通过参加亲子善乐活动,成长了,现在出门回家都知道告诉家长,女儿在和弟弟玩耍时,知道爱护弟弟,不抢弟弟的玩具,女儿自从知道爷爷生了重病,就没让我帮她买零食,有一天,我帮她买了些衣服,女儿竟然对我说:爸爸,别买了,我们多留些钱给爷爷治病。我当时特别感动,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阳海晨爸爸说:“本以为是走走过场、凑凑热闹,却没曾想得到的却是一场心灵盛宴。自从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做父亲的很少去关心,可孩子却在悄悄地成长,最近我经常听到孩子从幼儿园里回来时说:爸爸妈妈,晚上好,我回来了。我还看见她从卫生间门口走过,把大人忘记关的灯关掉……是啊,孩子懂事了,从一个顽皮任性、我行我素的小霸王,变成懂得感恩、慢慢学会生活规则的小大人,童真中透着成熟,让我感慨万分,衷心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罗笛源家长说:罗笛源是今年7月转学到碧水康城经典幼儿园的,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原来的罗笛源任性、脾气急躁。但通过在这个幼儿园几个月的学习,他懂得了很多的礼仪礼貌,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在家里也会积极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我也会有意地安排些事给他做。现在我们早晚刷牙的牙膏都是他负责帮挤,家里阳台的花草他都会记得负责浇水,有时晚上他上床睡觉了但看到客厅的灯还亮着就一溜烟地跑到客厅里,对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婆婆说:“婆婆你辛苦了,好晚了你快点休息吧。”那一刻,我们真的感到很感动、很幸福,觉得他真的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都能学以致用。参加完那天的亲子善乐活动,他对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件事情,我在幼儿园唱《母亲》的时候,我唱着唱着我的眼睛就红了。”我吃惊的看着他,心想:难道他真的理解了歌的意思?他当时眼睛红红的,眼泪似乎在打转,我问他:“为什么唱着这个歌眼睛就红了呀?”他回答:“因为我想妈妈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表情、简单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幼儿园的教育对他起到的作用,看到了他的进步。
蒋雨琎家长说:“由于生活的优越,现在的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骄横,霸道,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通过近四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我的孩子现在变得有爱心,懂得礼让、谦让,和他人一起分享等等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会照顾身边的人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几个月来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孩子一直很细心地温暖地照顾我,让我觉得孩子一下就长大了,特别的贴心。有时孩子的兴趣课比较多,赶时间我就会有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走入快车道等不文明行为,孩子都会毫不客气的给予指正,“童言无忌”,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最真挚的,字字句句都触动我,“好,妈妈改,下次注意。”孩子的心灵也是最纯洁的,像一面镜子,无不在折射出人世间最美的情感,我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一起成长,孩子的成长和成就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一些家长说:“活动也使我们家长受益匪浅,到感动之处,我们家长都落泪了。”
有的家长反思:“我们要求孩子对我们感恩,回报父母的爱时,我们对父母的孝道,已经亏欠太多……对孩子可以倾其所有,可是对父母我们给予了多少?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以身作则,孝敬好我们自己的父母。”
家长用“深情鞠躬”“衷心感谢”“一定要深深地九十度鞠躬并郑重地道一声: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以表示他们真诚地感激之情。
三、取得以上教育成效的思考。
其一,把握正解的教育方向。我们的教育使命是抓住童蒙养正最好的时期,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的人生奠基,培养孩子成人成才,长大后能带给每个家庭美好生活,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的办园目标是坚守教育的使命,站在幼儿教育的最前沿,力求给幼儿最好的教育,让幼儿最健康地成长。办园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德行、有中华文化底蕴、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接班人。办园理念是经典培源、蒙以养正、开发潜能、奠定根基。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坚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幼儿的终身发展负责。我们对孩子提出园训: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一大块是围绕德行教育开展的课程。如一直在开设的国学经典课、德育礼仪课,以及新增设的《<弟子规>知行合一》、亲子善乐等等,都是德行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孩子在长期的德行教育的培养下,逐渐有了正确的善恶、美丑、是非标准,懂得了孝亲尊师、友爱他人。特别是在这一年,我们同时启动亲子善乐活动和《<弟子规>知行合一》课程,通过家长的参与配合,共同开启孩子的善心、爱心和孝心,并把《弟子规》的教义落实到生活,让孩子在家庭中力行,孩子的成长非常明显。
其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创园之始,我们就十分清楚自己的立园之本——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最健康的成长。对老师我们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大的八个字一直挂在幼儿园最醒目的位置,时时在提醒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一份神圣使命和责任。对园长我们提出:“正已化人”,每个园长办公室都方方正正地悬挂着这四个大字。
我们通过每月的师德考核,通过长期熏习中华文化,推行鞠躬礼,开展《幸福人生讲座》,力行《弟子规》等,不断加强老师的德行修养,逐渐形成了我们的企业文化:爱、感恩、正已化人。
领导在管理、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充满着爱、感恩、正已化人这样的正能量,通过机构领导、园长、园领导班子以及中层的榜样力量,带动、教化每一位老师,激发老师们自觉自发的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要在我们园工作一年以上的教职员工,基本上都会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并且不知不觉地创造着这样的企业文化。
我们崇尚园丁式的管理。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我们用心地去爱护、支持、培养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员工,就像园丁一样,让茉莉花开出茉莉花的芳香,让樱桃树结出樱桃树的果实,同样地,我们让我们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员工成为她最优秀的自己。大家在这里快乐地工作、学习,心灵得到滋润,专业得到提升,并收获幼教事业的喜悦和福报。
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有了这样的教职员工队伍,孩子们自然会沐浴在爱和智慧的教育之中,得到良好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其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十七大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其核心价值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做人的根本,是维系国家和诣发展的根基,否则不忠不孝、不信不义充斥社会,家将不家、国将不国,回归中华文化是大势所趋,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故此德行教育人心所向,必将得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与认同,取得良好的成效。
最后,感恩冯主席、鲍秘书长、大会组委会为我们创造的学习平台,以及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谢谢你们!(鞠躬),并预祝第五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工作年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