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修养至高点——上善若水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 2014级汉语言文学 201413000134 黄朝京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对水的品行进行诠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告诉我们人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如水一样。
老子在阐述道德经哲学系统的时候,也采用了代言人的宣传策略。那么老子道德经哲学的代言人是谁呢?
老子请出的代言人有两个,一个是水,是自然领域的代言人,这是最具代表的;另一个是赤子,是人类领域的代言人,人在自身创造的社会里进行方方面面的活动。而水之所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学代言人,是由水的品德决定的。水的品德具有利他性,水泽万物,水的形成来自于大自然的气候等各个方面,所以水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付诸实践,通过把自己的好处分享给别人,比如水是人不可缺少的资源、水能为干旱的农作物补充水分,正因为水的利他性,让其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的品德还具有克己性,就是把自身降到最低身份,把他人提升到最高身份,比如做汤时,水只是陪衬者,而汤才是主角。
而老子在上善若水这一章也说到水的七种品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也就是人成功的七个条件或者要素。
水的“居善地”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做好定位。人要居住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好的地方,会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为什么孟母三次转移孟子的学习环境,正因如此。
水的“心善渊”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有责任心。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就然我们有一颗开阔的心境,处事认真,富有责任感。人要时刻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心,把自身的责任感抬高一点,做一些有意义大的事。
水的“与善仁”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人脉的支持。接洽事物需不偏心,在做人做事上,需要如何学会如何去做好,这是关乎一个人的人脉关系。如在很多大学都有很多学生社团,而学生在社团里面的做事以及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社团成员对其看法,在社团内部处理好社团成员内部的关系对于自身的人脉积累很重要。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如果没有好的人脉是很难在自身艰难时期有人伸出双手拉你一把,反之,则会“车到山前必有路”。
水的“言善信”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善于积累。说话要讲信用,首先要做到他信,得到他人的信誉,他人对你都富有互信感,那么对自身的成功发展有很大帮助。其次,就是要自信,自己信任自己,别人也相信你。如果有人说人的最大破产是什么?我想说不是金钱,而是失信于人。在他信和自信两个积累到达一定的度是就会有给成功带来质的飞跃。
水的“正善治”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有一颗公平心。治理事情时需做公平,不偏不倚方能成就自我,在遇到一些难以取舍的决定时,需冷静思考,怎样做才能够公平,没有让人或事往消极方向发展。
水的“事善能”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有专长。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会一些特长对人自身成功路很重要。比如在体育领域羽毛球方面打得很好,并有所见长,对于在工作或者企事业单位可能会没用,但有时就是这样的技能或者专长、爱好帮助了自己走向成功。人要多培养自身或发掘自身的专长,让人生的道路少走弯路。
水的“动善时”品德,告诉我们人成功需要学会抓住机遇。人需学会适时出手抓住机会,只有能把我机会的人,才有多一些希望走上成功之路。我们平时对待一些很小的机会,很不在乎的看法,其实这些机会就是给你培养去学会抓住大机会的前奏。如今的大学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如何在其中锻炼自己,就是在每次好的就会面前敢于展现自己,登上舞台那一刻,你就是在为下一次机遇的准备。机遇就如同时间,错过或者没去珍惜,它不会在送到你的手中,只有你去抓住它,为其所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也就是勤奋。
在水的七种品德中延伸到人成功的七个条件或者要素,都可以发现老子始终离不开“善”的字眼,时刻把善放入其中,可见“善”是水的至高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大学的宗旨止于“至善”,善存于每一事物之中,我们只能感叹老子当年的领悟的高深。而人修养的至高境界就是上善若水,这正是中国的老祖宗就给我们的宝贵资产,我们应该好好去利用它。
谈及老子的《道德经》,我们需要做到,首先是多背,亲近《道德经》,增加亲缘性。其次是多做,把《道德经》里面的精神和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之中,正价自身的修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最后是参考阅读一些先秦诸子的文章,多跟《道德经》进行对比,看看其中的异同,以及是否存在联系。看《庄子》,比较《论语》。而做这些工作,对学习《道德经》有很多帮助之外,也是上善若水的体现。
人的修养至高境界上善若水,对于很多人很难达到,而我们以此为榜样也好,目标也罢,都能帮助人的发展。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3号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2014,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