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儒家文化 >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字号:T|T

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外学者座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

    编者按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当天晚上,国际儒联邀请于开幕式现场聆听习主席讲话的部分中外学者进行座谈。本刊以纪要方式刊出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安乐哲(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东西方研究中心主任):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领导。我觉得中国爱好和平体现在儒家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容性,一方面是和而不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儒学不是教条性的学说,而是一个发展性的、开放性的学说,不但自身要有创造和发展,而且要吸收外来的东西,把大同作为一个目标,承认别的文化的价值,尊重别的文化的不同。儒学既是昨天的文化,也是明天发展性的文化。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儒学的国际化,和平的儒家思想对世界文化应该有它的贡献。中国的声音近150年来在世界上并不大,可是现在,一个强大的中国应该在世界文化的“桌子”上有她自己的声音。

    岗村宏章(日本国立岛根大学教授):我想结合中日关系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这一点的论述。日本跟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这几年关系却不太理想。我个人认为中国跟日本是两个搬不开的邻居,两国关系只能走信任与合作的路线。日本的历史大家都比较了解,连日本人的名字都是汉字,只是念法不一样。我们日本的文化也有自己的发展,但是基础是中国文化。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应当求同存异。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因为在日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汉学东渐,后来又发生了西学东渐,日本从近代开始向西方靠拢,跟中国背道而驰,之后导致了灾难性的战争。日本国内有不少人至今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很好解决。英国牛津大学有个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做《被遗忘的朋友》,就是想客观公正地评价甚至是重新恢复中国对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突出贡献,我个人很赞同并准备跟他合作做进一步的研究。我认为,中国爱好和平的理念应当被融入世界,世界也应当认同中国的和平理念。中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应该把自己的文化实力,也就是国际关系学里面经常讲到的软实力,这个是中国的强项,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你看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对外没有侵占别人的一寸土地,这就是因为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如果把中国的和平理念普及全球,就可以像习近平主席引用的那句话所说的:“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我觉得习近平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提倡这样的理念,他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一定是把和平放在首选的位置。我们两国人民应当共同努力,扫清两国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戴安娜·安洁雅·戈麦斯(哥伦比亚国立自治大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在习近平主席讲话之前,有两位外国前总统发言,一位来自南美,一位来自非洲。他们在发言中都表达了与中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价值观,说明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文明,不但从经济角度,而且从更广阔的政治和哲学角度来理解中国文明。从两位前总统的发言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的思想是完全能够促进世界和平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陈来(清华大学教授、国学院院长):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界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社会上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回答。习近平主席这次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等十五个方面内容,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体化了。我认为,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并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全面而系统地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教化思想,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要求我们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治国理政结合起来。

    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从世界史可以看到,儒学对世界的文明进步有重大贡献。对于西方社会来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都受过儒学影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与儒学推崇备至,他认为,在奉行儒学的中国社会中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的风化,却不会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中国人用自身的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的事务,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伏尔泰甚至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狄德罗认为,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在历史、艺术、智慧以及哲学趣味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其他民族。由此可见,儒学对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有贡献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反对“自然法仅仅来源于上帝的意志”,他注意到了中国的儒学,甚至认为朱熹的哲学与他的多元宇宙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儒学具有入世、平实以及中庸的精神,是值得西方文化借鉴的重要品质。

    为什么中国儒学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我想,这只有从儒学本身去找原因。中华诸子百家之学中的儒学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以“人本”为经纬的政治伦理学说。儒学宣传如何做人,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担当的“君子”;与人讲诚信友善,讲互相尊重,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人们只要努力践行,即可达到成圣成贤的目标。

    儒学本身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它和宗教可以并存,能够吸取佛、道宗教中的某些优质,加以改造,使自身更加丰厚。

    儒学是讲爱心的文化,从“亲亲”到“泛爱众而亲仁”。儒学中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简称“天人之学”,最高人生境界则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古代农耕文化的折射,也包含有关注生态文明的因子。

    儒学为“君子”树立了认识论标准,这就是排除极端,践行“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儒学讲“王道”,反对“霸道”,在社会观上倡导和平、和谐。

    儒学不是封闭的文化学说,它主张“和而不同”,倡导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儒学重视教育,相信人们经过教育和自身努力,都可以成才;它不是少数天才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文化。

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朱汉民(湖南大学教授、岳麓书院院长):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是从全球文明的视野来看中国,谈儒学文化,谈孔子思想的,这是讲话很鲜明的特点。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很大提高,但现在确实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文化问题。随着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提高,中华文明在当代世界文明中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习主席提出了四条原则,即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这四条原则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不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准则。任何一种文明作为世界多元文明的一员,都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各种优秀的文化可以共存,而不能用一种文明消灭一种文明。文化是各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既要尊重、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也应当尊重、珍惜和维护别人的文化,进行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借鉴,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自己的文化不断发展。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文明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一方面弘扬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这一点很有启发意义。各个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别,也没有优劣之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优长,我们应该善于吸收借鉴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丰富我们的中华文明,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才能苟日新,日日新,才能永世长存。

    季塔连科(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习近平主席对国际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立场和观点非常正确,他的四项原则的提法是符合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的。文明的对话、文化的交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性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俄中之间的文化关系和文明对话以及随之密切的双边政治合作、经济互补和其他领域的共同携手产生了巨大、全面的积极和建设性的影响,是有目共睹、令人欣慰的。

    其实,300年前,俄中两国就有密切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影响。俄罗斯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普希金、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他们的思想中都有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成分。拿托尔斯泰来说,1891年,出版商М.М.莱德尔利问托尔斯泰,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在他成熟阶段对他的影响最大?托尔斯泰认为,除了西方其他的哲学家之外,东方伟大的孔子和老子都对自己的成长有着巨大和难以磨灭的影响。托尔斯泰认为《中庸》是一项道德原则,并且清晰予以科学的注解:内部平衡是人类一切行为美好和谐规律的根本,并且只会存在于平衡与和谐的快乐中——如此人们会协调世界秩序,世间万物就会繁荣发展。托尔斯泰与孔子的世界观十分吻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的教诲已经具有了世界的影响力。这位伟大的作家反复在其日记中引证孔子的名言,并诠释其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以儒学自我教育过程来“净化”和完成“内心的至善”,最终获取“真知”。现在看来,托尔斯泰对中国古代圣贤道德哲学的研究创造了文明的真正沟通交流,是俄罗斯和中国关系中不可多得的创举。

    当今世界上,我们不应该说哪一个文化是最好的,哪一个文化怎么样不行。苏联解体之后有一个时期,俄罗斯有人认为俄罗斯文化很落后,应该吸取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到底是什么?他们认为世界文化就是美国文化。我不否认美国文化是符合美国实际的,但是把美国文化照搬到俄罗斯的结果怎么样?你们都看到了。我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个文明、文化、每个国家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大家都能利用。比如孔子、耶稣、佛教、伊斯兰教都有大体相同的说法,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说的,古希腊哲学家同时期也说了类似的话,过了五百年之后,耶稣的圣经上也有这样的话,再过几百年,伊斯兰教也说了这个话,这就成了世界文明的精华。俄罗斯有125个民族。如果有人说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是最高的,其他民族的文化都不行,那我们125个民族怎么能在一个国家里面团结起来,怎么能有和睦的关系?每个文化都应该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丰富。所以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提法,不仅是对中国有利,也应该对世界有利,建设文化的人应该好好学习和参考。

    黄金泉(印度尼西亚孔教总会主席团主席、总统大学校长):习近平主席关于各种文明交流交融的思想,在我们印度尼西亚就有实际的表现。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不多,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信奉回教。但是去年我们进行了儒家思想和回教的对话,大家表现都非常踊跃。印度尼西亚回教徒很想知道儒家究竟有怎样的思想,他们觉得信奉儒家思想的华人更成功,就问为什么你们的生活更好?我想这与我们华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儒家思想传播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让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爱德华多·丹尼尔·奥维多(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教授):我认为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四项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是针对当今国际秩序,针对文明多元性提出来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苏联解体以后,国际上需要一个可靠的或者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当今的世界。我有时会问自己,儒家思想能不能为此作出贡献?从儒家思想的内涵来看是有这种前景的。

    杨朝明(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教授、院长):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谈到对于儒学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看法,完全是站在全球文明的高度上来谈的。他谈到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平等的,世界文明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提到文明应该具有包容性,这种文明观明显地高于文明冲突论,代表了习主席对于世界文明的看法,是一种新的文明观。这种新的文明观,将使人们平等地审视世界不同的文明,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季塔连科:习近平主席关于如何处理好革新和传承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吸收利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建设关系的论述非常重要。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过去毛主席就说过马列主义应该跟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并且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苏联解体之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遭受特别大损失的教训,证明了不考虑自己国家具体的情况,盲目从外国引进来人家用得很好或已经不用了的东西,是要吃大亏的。普京担任总统之后,强调说苏联时期虽然有错误,虽然有值得批评的东西,可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保存下来,值得我们弘扬光大的宝贵遗产。今天的俄罗斯正在一步一步地恢复苏联时期的好传统。我希望中国朋友们以此为鉴。

    张立文:当代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我想这是很大的问题。中国历史上,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典范,它找到了一个和中国文化的切合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需要找到和中国文化的切合点。这是习主席给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今后怎么发展?应该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与中华文明相结合,这个方向应该明确。

    布洛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清华大学的钱逊教授写了一篇文章,我翻译成俄文,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全文发表了,在俄罗斯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学对于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很有价值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没有儒学,你们就发展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罗亚娜(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教授、汉学系主任):从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来看,二者有很多可以结合的地方。儒学里面许多好的观点,是跟社会主义思想相通的。至于二者的理论根据,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毕竟是基于唯物主义的典范,儒学、中国传统的哲学是基于主体意识的一种典范,要结合这两种典范并不容易。我觉得作为学者,应该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能得到新的启发,找出新的途径,那么不但会解决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结合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对话当中的问题。

    张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习主席在讲话中两次谈到经世致用的观点,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儒学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实用,学以致用,发挥实效,而不仅仅是空谈。儒学不能高高在上,局限于学者的书斋里和讲台上。要研究与普及并重。

    王大千(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是一个社会组织,刚刚庆祝了成立30周年。在庆祝会上由我们发起,联合全国40多个城市的儒学组织,形成了一个“曲阜共识”,聚焦在儒学的时代担当问题,致力于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地。我们的目标,是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社会化、生活化,使普通的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我们还准备与国际儒联一起设立国际普及传播奖,来推动整个儒学的发展研究。

    苏费翔(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汉学系主任):我们德国有一个德国儒学学会,希望把儒家思想传播给德国人。这个学会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方面,这个没有很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另一方面,即儒学的普及化,与一般的老百姓交流、传播儒学。我看儒学在国际上传播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我认为,一方面在中国国内必须强调儒学是中国的,但是在国外,刚好相反,要强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管西方人能不能接受,他们还是需要接受这个东西。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西方人即使暂时不能接受儒学,最起码要了解一下,这个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于建福(中国国家教育行政院教授):习主席的讲话蕴含着丰富的教化之道。我们当代的教育应该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沃土来获得丰厚的滋养。习主席一年多来连续几次讲话中都强调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沃土,一个是滋养,这个滋养说的就是教化,就是要树立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和魂。我们现在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恐怕还是出在这个地方,缺乏自己本民族的根和魂,所以立不住。很多乱象,包括社会上的很多乱象,跟我们教育当中缺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滋养有很大关系。那么这种滋养来自什么地方?来自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当中。也就是说,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有内涵的东西,其实都在经典当中。所以我们需要进行经典研读、经典教育,通过学习经典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来获得丰厚的滋养。我们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教化思想,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