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行朱砂字一笺
广西师范大学2016级法学二班
朱健香 201612500085
春雨霏霏,身在南国总避不开这如期而至的返潮天气。此日无事,便想着将家中被我翻乱胡摆的藏书,拾掇清楚,归于正位,免得负其雅气,落入野俗。架上除我近几年自己添置的书外,更多的还是曾经当过“赤脚医生”的爷爷留下的医药典籍与其行医多年写下的各类笔记。岁月的痕迹让它们变得暗黄,多了水渍的印子与虫蛀的孔洞,这沧桑让我念及故去已是十五年的爷爷,心中多是崇敬与怀想。
随手捧起其中一本当年为“赤脚医生”培训的教材,我小心地翻阅着,忽地看到了一张暗黄而熟悉的处方笺,看着上边的笔迹,怔住了,旋即嘴上又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微笑。
纸张满载着时光,然而上边朱砂笔痕依然鲜艳如初。“治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治其家。欲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成其意。欲其意者,先治其知。知治在各物,物各而后知治,知治而后意成,意成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太平。”在我的印象里,爷爷留下的笔记里,都是很常见的蓝黑墨水的笔迹,记录的基本都是行医相关的用药、诊治疗程或会议记录,唯独这一笺,摘录着这源于《大学》的文句。
至今我依然不解这张笺文保留着爷爷怎样的心情与想法,斯人已去多时,当初的情况已经不可再考。所以这份疑惑使我还清楚的记得,初见此笺是十年之前的一次偶然,尚在幼学的我开始自学毛笔字,也是在胡乱地翻阅中看到这份特别的字迹。当时的我,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读起典籍,不求甚解,早已是囫囵吞枣般大致地把“四书”浏览一遍,当然囿于学识与阅历,自然是很难去理解其中的真意所在,多多少少在脑海里留下模糊的文字印象,一眼便识出这是《大学》的内容,只是抄录的与通行原文出入较大。于是我就自作聪明,拿起刚买回家的廉价而粗糙的小毛笔,在这张纸上添进一个“成”字,还按着书法的格式补下爷爷名讳作为落款,算是基本“补救”其留下的缺漏。
现在再看到这一笺,大篇幅的殷红与零星的墨迹记录着的应该是爷爷和我为数不多的一次笔墨交流,颇是令我感慨,脑海里自动地将我对爷爷的记忆碎片整合起来,似放电影般,他当年的样子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爷爷本是一个农民,因为是族中的长房,在接受过私塾教育的太爷爷教导下,家教较严也较好,使得他成为村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而后在六七十年代,为了响应“每个村子要有一名医生”的国家政策,他获得村子里的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开启了他的中医生涯。
“医者,仁心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行医乃是为治病救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是为正道,医德有彰,方能悬壶济世,不负初衷。爷爷的德行,在镇上是有口皆碑的。从医数十载,早已数不清经他诊治的病人有几何,但是他尽职尽责地对待着每一个前来问诊的病人,只开对的药,不开贵的药。在他那小小的药柜中存放着自费购置的药品,如若遇到贫困的乡亲一时拿不出药费,他也会从这柜中拿出药品,免其医药费用,以解其燃眉之急。或是夜里突有急诊病人来到我家求救,他也会及时地提供诊治,以保病人平安。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常言道,钱财乃身外之物,可是做得到洒脱的能有几人?曾有一次,有位外地人来到村中寻助,其自称是没有盘缠的某大专学生,想得到些接济,村里人出来看热闹的议论纷纷,可就没有一个人真的愿意伸出援手。恰巧爷爷下班回家,路过了解后,默默地带着这名青年回到我家安顿下来,好好地招待着。待其要离开时,爷爷欲赠其盘缠,奈何自己囊中所剩不多,还特意去向他人借了几百元,交给这位青年,并说:“我不想着什么回报不回报的,你能安安心心地读好书就行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在爷爷出殡后,爸爸当着我们的面把爷爷的钱包打开来,里边剩下唯是几十块钱,这个数,对于他的收入来说,实在是不多也。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或许真的是家风所在,我从父辈口中得知太爷爷在对待子孙犯错时惩戒极严,爷爷在教导我们时亦然。一日,父亲带着朋友回家喝酒,在饭桌上,有位叔叔向列席的诸位依次递烟,各人皆未觉有何不妥。等递到爷爷面前时,爷爷本来微笑的脸庞忽地一沉,一巴掌打落这支烟,然后拍桌厉声地说:“我是这桌人里年纪最大的,按照礼数,你应该先敬烟给我。你现在这样算什么意思?”旋即离席而去。由此之后,我们这些晚辈在对待长辈时,是格外地注意长幼之序,待人接物之礼。
爷爷故去之时,我才五岁,欲是追思,也只能是零零散散地片段回忆。现在已是弱冠之年的我,捧着这手上的旧笺,五味杂陈,难言心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许爷爷在默写这段文字时,早已记不清完整的篇章字词,但是修治齐平的理念,早就扎根于其心,实践于其行。
文末,谨以此七律,表达我对爷爷的追忆:
数行朱砂字一笺,祖君风貌忆绵绵
齐家行礼因人教,修德立身济世缘
诚意常随大学道,仁心多纳中庸篇
而今念此颇惭愧,经典宜归达圣贤
注:文中所录的字句是直接从笔者爷爷的原稿抄录而下,依照通行版本,《大学》中的章句应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推荐文段】
《大学》(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作者简介:朱健香,男,汉族,广西南宁人。爱好书法、文学、历史,曾总结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为“学在法院,趣在文院,欣赏在美院”。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2016级法学专业,任广西师范大学书画协会第一届总会主席、第三十五届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雅南吟诵协会宣传部部长,曾获广西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校级“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军训标兵”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手机:15078727765
QQ:907606613
(作者近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
评价:在论述中,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后的体现,也有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理论与现实。但是在相关内容上,可继续扩展与深入。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