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9级
姓名:杨惠琳
学号:200910405240
联系方式:15198784891
指导教师:娥满
仁坛、三、507
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概意思是,对待别人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理论往往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今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小悦悦,于广东佛山相继遭到两次碾压,事发后,18人路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婆才救起小悦悦,但最终还是因伤情过重而离世。当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我们无一不为之震惊,仁爱是人的基本品性,敢问18路人的仁爱在何方?无独有偶,年迈的老人不慎跌倒,大多数人冷眼旁观,视若无睹的现象屡见不鲜,敢问这些人的仁爱又在何方?面对此种现象,众大学纷纷颁出“撑腰体”,倡导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抱仁爱之心,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弱势群体。“撑腰体”是教育者的觉醒,那其他人呢?我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仁爱的种子,在此,我希望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地将它培植长大,直至根深叶茂。
仁坛、十、253
近年来,“食品安全”引起的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良心缺失等问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许多大型商家、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不惜以良心为赌注,以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违规生产各种消费商品。诸如三鹿奶粉,瘦肉精火腿肠,地沟油等。这使得我们不禁感叹,这世界到底缺失了什么?试问,面对一桩桩由这些有害食品引发的生病、死亡事件,始作俑者的商家、厂家难道就没有一点儿愧疚感吗?难道就没动过一点儿恻隐之心吗?我不相信你们没有。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恻隐之心的流露无疑是对仁爱的一种肯定,是医治现代社会痼疾的一剂良药。我坚信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仁爱之心,只是有些人的心还未被唤醒。我相信他们将自己的财富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希望他们改过自新,唤醒他们的仅有的良知,去寻找真正的快乐吧!
仁坛、八、163
面临仁义尽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应该绝望,应该倾尽绵薄之力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如是说。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带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的确,我们也许做不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是,做一个怀揣仁爱之心,处处与人为善之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怀揣仁爱之心,坚守与人为善的理念,不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是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损人利己的事绝对不做,损己利人的事少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利人利己的事一定要做。老子曾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它是一种我们需要追求的境界,但是我想我们尽全力付出了,虽没像水一样清明透彻,但至少也达到了“上善”不是吗?
孝坛、二、337
孝是传统美德,孝是人的基本品性,每想到这,我都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记得大一寒假放假回家后,父母每天都对我嘘寒问暖,我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直到有一天,天很冷,我一直在家里上网。傍晚时,我玩得正起劲,妈妈走进房间徘徊了一会儿,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问我是不是在写作业?我说没有,在上网。妈妈说那我们上街逛一逛,陪我买一件棉袄。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极不情愿地去了。我拉着妈妈一路匆匆地来到服装超市,一进门我直接走向中年服饰区,但是妈妈却在青年服饰区转来转去。我不耐烦地说,妈过来这边,你们穿的在这边。但是妈妈还是没过来,于是我兴匆匆地跑过去说,这边不适合你穿,拉起妈妈就走。但妈妈说,我有厚的衣服,我叫你来是想买一件棉袄给你,你整天呆在电脑旁边不运动,要多穿点才不会冷……当时,我愣住了,看着妈妈细心地挑着衣服,我的鼻子酸溜溜的。每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不已,总是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对妈妈好,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孝坛、一、325
近几年曝光的“新一代择偶标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在舆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虽不知道谁提出这样没人性的标准,但我还是为之心寒,不禁要问“难道作者没有父母吗?怎么会有人盼着自己的另一半父母双亡呢?作者到底有没有人性啊?”当你以这样的标准去选择别人时,无疑也将自己的孝心踩在了脚底,你如此待人,人亦如此对你。你期盼别人父母双亡,其他人也盼着你父母双亡。父母一辈子都在盼着子女好,而子女却自私的盼着他们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轻狂的我们不是不明白。虽然父母没有要求我们回报他们,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要用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用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孝”是品性,是义务,我们应该积极履行。
孝坛、十一、188
百善孝为先,“孝”之重要不可言喻。但是,近年来人们指出,百善孝为先中的“孝”在当今社会已严重缺席,唤回以“孝”为主的传统道德刻不容缓。但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这样人云亦云的大趋势下,我们要理性认识“孝”的实质。“孝”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心境。“孝”看重的是心而不是形式,我想这也是“孝心”的真实含义。如果将大张旗鼓地为父母祝寿,机械地搞一些给父母洗脚之类的行为作为“孝心”的衡量标准,那只能说是形式主义的又一次闹剧。“孝”是父母生病时的悉心照顾,“孝”是常回家看看的实际行动,“孝”是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与问候……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同理观之,细节也体现着孝心。
信坛、四、288
陈思杰先生对信任的解释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将“言必信,行必果”作为我的座右铭,它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一家人的温馨和睦离不开信任,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离不开信任,一群朋友的开心快乐离不开信任……社会学家卢曼曾这样定义信任: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信任是良知和责任的一种共鸣,是让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依赖。由此可见,信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当代社会,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就是因为人们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追根溯源,信任的缺失才是罪魁祸首。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只要我们用心去面对,去相信,心灵的沟通问题不再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尘封的心扉也将为我们开启。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吧!它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信坛、五、115
陈思杰先生指出:“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一路走来,我们接受了十余载的教育,像“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与诚信相关的语句,我们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做到呢?面临毕业找工作,签合同时,许多大学生暴露出不诚信的弊端。许多人签订多份合同以确保求职万无一失。更有甚者,有些许大学生还伪造假证书,以此谋取更大的求职机会。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对方,给社会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和伤害?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已经助长了当今社会诚信的陋习。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衡量一个人品性的试金石,诚信乃五常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缺失了诚信,我们还有颜面在社会上立足吗?
廉坛、十五、63
陈思杰先生指出:廉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
古语亦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然而,国无廉洁修身之风气,衰败倾颓之势,必将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学生在大学之时,文化基础学习基本完备,思想尚未受到歪风邪气的侵袭,犹如初生之犊,若能于此最佳良机修身养性,步入社会后才能婉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莲,身正心明!
廉坛、一、178
孟子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今天的经济大潮下,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任凭欲望所支配。特别是贪欲。贪欲,人之贪心、贪婪的欲望。贪欲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贪欲造成的后果,轻则为社会公德所遣责,重则为法律所不容。常思贪欲之害,为私能洁身自好受人尊重,軎及四邻;为公能问心无愧,公正执法,和谐社会。所以,常思贪欲之害,能修身齐家利工作,平心静气渡终生!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已的贪欲呢?这就要求我们以古训为准则努力向前!
礼坛、二、296
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父母和老师我们从小就教我们有礼,讲礼,懂礼,知礼,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照做不误,可是长大了以后,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违背了自己从小恪守的讲礼,懂礼,知礼的准则,开始盲目地追求权和钱,最后弄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现在的我们快乐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礼坛、三、385
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文明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凡是进入文明阶段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精神。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义坛、一、297
义,有道义,正义,仁义等。道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人的约束,规范,规矩。道义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准则。正义即公正的道理,与公平、公道、正直、正当等相联。仁就是爱,是大爱,对天地万物存有一份博爱之心就是人。这种爱具有普遍性。义是一种责任,说通俗点就是对得起别人,对于对自己有恩的一定要报,对于自己有仇的也一定要报。义不具备普遍性。不论是坚守道义,正义还是仁义,我们都必须以“义”为出发点,不能盲目地讲究“哥们义气”“江湖义气”等。我们要明辨是非,做到真正的“义”。
义坛、七、386
本坛提出:敬重一切生命,爱护一切生命。是啊!生命是永恒的第一。我们拥有那美妙而神圣的生命,因为我的父母,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精彩的世界给我欣喜,亲切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给我勇气。我因为拥有生命而感到幸福。有人说生命有许多次,也有人说,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到底有几次呢?我认为生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有限的。上帝是不会偏心的。那些在街边乞讨的人,只会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去乞讨钱。他们难道没有想到:条条道路通罗马吗?其实,他们可以不去乞讨,他们可以去找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是,他们不懂得去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忠坛、五、147
忠于职守有两层含义:一是忠于职责,二是忠于操守。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忠于职守与其他理念混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忠于职守与忠于领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忠于职守是忠于某种价值观、忠于自己的责任,与谁是自己的领导没有关系。这样的人有原则性,比忠于领导的人要更忠于组织。就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需要的是对企业价值观忠诚的员工,而非仆人式的员工。一个社会人只要存在在这个社会上就要工作以及从事一些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如果不具备忠于职守这一品质,那么我们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会受到质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