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直属专案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年下半年总结 韩 星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年下半年总结 韩 星

字号:T|T
2015年下半年“先秦诸子思想专题”、“儒学研究”课程总结报告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
您好!2015年下半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儒学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名称、学生人数、课时总量:
“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属于全校选修课,各个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生15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
“儒学研究”属于博士生课程,各个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生11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
二门课时总计:116课时
二、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估: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道、法、墨、阴阳等诸子百家,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突飞猛进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首先从宏观上对先秦诸子做一整体扫描,再分别叙述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把各家各派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先秦诸子及其思想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儒学研究”是给博士生的课。本课程在本人对儒学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主要内容大都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课程计划按照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编排,就儒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为开篇,认为儒家身体观的主流形态是身心一体、心为主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身心合一下的修身之道。《儒家蒙学教育——儒学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儒家蒙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蒙学教育是儒学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儒经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认为儒经所体现的道统就是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强调儒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的重要性。《孔子儒家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是针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问题提出以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以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儒家中国道、教、政视野下的政教关系问题》就中国道、教、政视野下的政教关系问题、中国历史上政教关系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道统的失落与官本位之兴盛——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是针对现实官本位的兴盛从以儒家的角度,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学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认为儒学是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的关键,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社会儒学——儒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之路》中作者提出“社会儒学”的概念,并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结合现实的讨论,为儒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儒家天人一体观与生态文明》认为儒家的天地人一体观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而人作为主体在天地之间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这就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在全球化视野下探讨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的途径,提出原则是和而不同,途径是中庸之道,思路是以儒为主,兼容诸教,整合多元思想文化,目标是世界大同,如何完成整合要靠儒者群体。
三、学生方面取得的实效:
在“《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原著,参加讨论,课外作业等,使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及其思想,认识诸子百家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理性建构阶段的特殊意义与现代价值,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增长人生的智慧,学生还比较满意。
“儒学研究”主要是引导博士生研究生对儒学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儒学研究能力,推动儒学研究的深化。深刻的博士生是不同专业的,虽然将来他们不一定做儒学论文,但因为儒学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做无论什么领域的研究,不懂儒学是不行的,不懂儒学就容易偏离正轨,所以让他们对儒学有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办法:
在教学中,我还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暑假由于会议的冲突,派我的博士生何大海赴长沙参加第八届(2015)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工作年会“暨经典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让他学习锻炼的机会。先后带领何大海参加5月30-31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汉代经学与儒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属于儒家哲学与文化论坛之一,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联合主办,我提交论文《<韩诗外传>的治理之道》,何大海提交《<白虎通>暗引谶纬类文献——两种整合模式研究》,后来都收入郭齐勇先生主编的《儒家文化研究》。带领博士生时靖参加2015年10月9日至13日在山西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晋学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的同学通过电子邮件给提出问题,我进行详细的回答。本学期还带领国学院几位本科生去西安游学,这是学院的统一安排。
五、下学期开课的计划与安排:
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论语》解读”、“儒家思想研究”。前者是对全校本科生,后者是对全校硕士研究生。另外,我继续参与社会上经典研读活动,主要是北京的燕京读书会、论语汇微信群的《论语》讲解、学术指导。


最后,感恩赞助人冯先生和鲍小姐,并对陈杰思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和支持!
顺祝
大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 星
2016年3月18日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