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学生经典学习心得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学生经典学习心得

字号:T|T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学生经典学习心得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尊师重教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虽有些夸张,可我读过《论语》后学到了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它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去孝顺父母等等。《论语》是一部经典著作,早在五四运动前二千多年,《论语》是每位学生的必读物,可见它是多么重要。今天,我就来谈谈《论语》。
其中有一则写的是有人想诋毁孔子,子贡听后,道:“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明乎?我见其不知量也。”
读完这则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尊师重教。从子贡的言语中我们知道子贡是多么尊敬他的老师。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不知怎样去尊敬老师,只是一味去顶撞,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以为老师只是为了哪一点点工资才来的,其实我们都错了,在学校,老师其实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教育我们判断对与错,是与非。但有些学生却因为被老师批评而责怪老师,不去找自身原因。
在一次周末,我和同学在一起聊天,他对我说了许多关于老师的话题,他向我说了一件事情。原来是她在学校做值日,放学后她扫完地后准备回家,这时老师叫住了她,说有些垃圾没扫干净,让她重扫。可她不去,就走了。第二天,老师让她重扫了一天,她很生气,还顶撞老师,在背后说了老师一连串的坏话。我觉得这位同学不应该这样。老师这一切都为了我们好。还有一些同学从不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我班就有些这样的人。老师每天都在强调不准玩电子游戏。几乎每天都在讲,可有些同学就是不听,像是故意和老师作对。第二天就去了游戏机室,全被老师抓住了,而且有十几个。我知道后为老师感到难过,您这么不辞辛苦,无私地为我们,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伤了您的心。我希望学生们都应尊敬师长。做为一名学生,连基本的尊师都做不到,那学习又有什么用呢?
《论语》不止让我明白尊师重教,还让我明白了诚信做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连诚信都做不到,还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古时候,曾子的夫人随口答应儿子杀猪,为了不失信于他,曾子坚决把猪给杀了。这虽是小事,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论语》的好处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读《论语》就好像在中国人文精神的百宝园里去寻宝,从《论语》中得到的启示会让人受益终生。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七年级   周灿)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好象有些夸张,但《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语》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但现在有的人不知道做人的原则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读《论语》向以前的圣人学习,学习圣人的道德品质。
如《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除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忌妒,趁夜色越过边界把梁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亭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做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地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照办了。楚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很高兴,仔细观察,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在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如果你能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就能解决任何棘手的问题,并且还能教化他人,化敌为友,就不会有烦恼,得到快乐。
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老师在某个班上课,但班里的同学不听话,总是吵闹,不管老师怎样说他,可他还是以不尊重的态度来对待老师,那么老师也不会尊重你,因为你根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如果你就是老师,别人不听你的,总是我行我素,那你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有一阶段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这说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强加于人,但这是可耻的,自己不喜欢的事为什么就一定要强加于人呢?我想谁都不愿意,那我们应该学习好的道德品质。
我真庆幸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这些经典,学习圣人的一些道德品质,学会做人做事。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这对我们同学们会大有利益的。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七年级   蒋素群)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教化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在我接触经典之前,以为经典不过是老古板而已,可当我学了以后,我感触很深,认为自己以前太幼稚了,太傻了,经典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我不知道要孝顺父母,可当我读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让我万分愧意,小黄香九岁就知孝顺父母,而我却在家与父母争吵,发脾气、吵闹、撒娇。
我还在经典里学到了与人相处,人与人必须要和睦,古人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和“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意思是对家里人要和气,对待别人也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而我呢,与弟弟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不愿与别人接触,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我还学会修身呢,大学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可我是三分钟热度,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安分守己,做事马马虎虎,做事前不考虑清楚就下决定。比如说,在家看电视,嘴是不停地动,不是吃东西,就是不停地说话,有时让大家哭笑不得;做事情丢三落四,要用东西却不知东西在哪儿,爸爸让我赶鸭下河,我却赶进草地。
我决心要做一个少年君子,让我们拉起手来共同来学这千古美文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2)班 熊楚 )


                   脱胎换骨的我
 
爸爸、妈妈说我这个学期“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似的”,这都是因为我学习中华经典的缘故。
在以前的时候,我很不喜欢看书、写作业,而且一写完作业就想睡觉。有时作业布置得很少,我就快快写完了去玩。一到星期五下午放学时,一回到家就看电视。那时我总想着玩,星期五晚上我很早就睡着了,到了星期六早上十点钟,爸爸妈妈紧叫我起床,我都不起,缩在被窝里睡觉,因为我想读书每天都要起早,星期六和星期日睡一下没事的。一起床我就看电视,爸爸和妈妈都说还是我去读书的好。写作业时,我就不写,一早上我一个字都没写。一到测验或考试我就烦恼死了,不看书,也不复习功课,考试成绩一点也不理想。一到学校就巴不得快放学。
可是自从学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后,我就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学到了《弟子规》里讲的揭帘子或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变时应当小心,不要鲁莽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这时我想到自己以前睡觉时,爱在床上与弟弟打架,有时是我碰着头,有时是弟弟碰着头,常被妈妈批评。我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就要并改正所有的坏毛病,好好学习。再比如学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就按这些要求去做,每天放学回家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温习功课,做到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经典是最好的老师,不知不觉地你的知识就丰富了很多,你的行为就有了就有了变化了。我以后还要认真读经,学习它的做人道理、学习圣人的言行举止等,为我所用。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四年级 尹燕 )
         我对《三字经》的一点认识
 
自从学了《三字经》以后,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句话在我的记忆里最清晰,这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它告诉我们人的心本来是纯洁的,并无多大差别。由于人最初的天性是善良的,相差不远,所以人性的差别本来就是很小。但是后来由于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以至于生活的习惯和方式不同,才形成了人们性情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人能吃苦耐劳只求上进,有的人好吃懒做不求上进。如果对小孩子从小不进行教育而是由着他去,那么他先天具有的善良本性就会受到外界环境不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全班同学本来都是好学生,如果有谁不接受圣人的教诲、老师的教育,甚至去打电子游戏,那就习相远了,也就学坏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 五(1)班赵航 )
 
 
 
 
 
 
 
 
 
 
 
 
 
 
 
 
 
 
 
 
学了《弟子规》以后
 
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我和我以前的同桌学了《弟子规》都有非常大的变化,你就听我说说吧。
以前她总是不喜欢干活,整天就知道睡觉、看电视。可是现在,她不仅热爱劳动还乐于助人。以前她自己的房间也不爱整理,写作业时文具总是乱七八糟。可是,她现在总是要先把书桌整理干净。因为她看见书上写的一句话那就是“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能凌乱,触目所及都是井井有条的,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其实我以前也是和她一样,整天都是想着快点儿下课,快点儿放学,这样就可以回家玩去了。那时候我非常讨厌读书。不过,我现在已经喜欢上读书了。因为现在我学了《弟子规》。妈妈说:“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真是大不一样了”。现在我一有空就帮妈妈做家务。其实我是在偷偷地行“孝道”呢。
这就是我们学了《弟子规》带来的变化,希望大家学了《弟子规》也要把你所学到的变为现实,真的非常受益。这里我要谢谢老师给我们读这些“圣经”,谢谢。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李桐欣)
 
 
 
 
 
 
 
 
 
 
 
 
 
 
我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体会
 
我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以后,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说:“仁、义、礼、智、信”就是我们做人的五条准则。仁是慈爱宽厚,义是刚毅正义,礼是文明礼貌,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诚实正直。圣人告诉我们:“人能遵守这‘五常’就能成为正人君子,违背‘五常”,就会变成愚顽小人。”所以,只要我们能遵守此五常,按这个要求去做,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在《弟子规》中“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讲的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不过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性,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这样的读书法根本就没有用。但是,如果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照样是错的。可见圣人和老师教导我们的“知行合一”是多么重要啊。
孔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就发现很多人的孝是表面的,我觉得孝顺父母一定打心眼里来孝顺,就算你送再多的钱、礼物给父母,你不是打心眼里地孝顺父母也不是孝。
以上是我学中华文化经典的一点体会。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龙邦辉)
 
 
 
 
 
 
 
 
 
 
 
 
 
学《弟子规》有感
 
自从我们学了《弟子规》,让我深受启发,这里就选一句说说我的感想。
《弟子规》讲“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你去了多么遥远地方,你都应该告知你的父母,回来的时候也要打声招呼。这样,父母亲就不会担心你了。你就可以高兴地出去,家人也可以放心。从这几话就可以看出古人是非常孝顺父母的。古人都知道如何孝,而我们生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更应该更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句话,因为我需要它,它让我明白了亲情是那么可贵,父母对我有多么的重要。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李婷)
 
 
 
 
 
 
 
 
 
 
 
 
 
 
 
 
 
 
 
 
 
学《三字经》有感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蒙学著作,它不仅告诉我们许多文化与历史知识,也教给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例如,《三字经》中的“曰仁义,礼知信,此五常,不容紊。”它告诉我们要遵守“五常”,方能成为正人君子,违背“五常”,就会变成愚顽小人。所以,这五条准则我们要努力去实行,不容紊乱。像春秋时代有个孙叔敖,为了不让别人见到两头蛇而丧命,便将蛇打死,埋起来,这就是仁德之心啊。这里我只想谈谈信,如果说到“信”,我亲自经历了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一个人的钱包掉了,有一个人捡起来并还给了他,大家都很感激这个拾金不昧的人,连记者都采访了。这个捡钱包的人完全有机会放进自己的口袋,但他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很讲诚信。当我学到《三字经》时,才懂得了信的重要,记得有一次晨会,校长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板到深圳做了一笔铺地板砖的生意,签完合同对方汕头老板就看出这事绝对亏钱不赚钱,所以他偷偷交代监工要防止对方跑了,没想到人家好好地做完工程,汕头老板心里非常惊讶,难道这个人这么高明,明明亏钱的生意也能做到赚钱。就问这个老板,你赚钱了没有,这个老板说:“没有,一签合同我就知道不赚钱。”“那你为什么做完啊。”这个老板说:“因为我要信守承诺。”结果汕头老板把所有的铺地板砖的生意都给他做,还介绍很多朋友的生意。你看原来讲诚信并不吃亏啊。可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卖假药害人,他最终会被发现的,他的未来一片黑暗。
我希望全社会,无论大人小孩都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那多好啊!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管显松)
 
 
 
 
 
 
 
 
 
我对《三字经》的认识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蒙学著作,经历代文人不断增补、修订,加上宋代以后的历史简述形成这一本书。
这一本书以大量的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有励志勤学的;也有弘扬爱国精神,传播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和伦理道德的规范,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
这一本书以短小的篇幅传授了我们成长期必备的人文知识,从天文地理、社会到生活、治乱兴衰、文化沿革,都应有尽有。
我觉得正是这一本较为普通的一本书,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懂得怎样尊敬师长,宽厚待人、励志勤学这样的一些道理。
我相信这一本普通的书,一定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每一个孩子们都会喜欢上这一本书。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苏静)
 
 
 
 
 
 
 
 
 
 
 
 
 
 
 
读经典,学做人,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
 
我过去总是错误认为,只需要把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学好就行了。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读经以来,我才逐渐发现原来读经典,学做人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啊。
你看《三字经》,它以短小的篇幅传授了儿童成长必备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从天文地理、社会生活到活乱光衰、文化沿革,都应有尽有。这本书以大量的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励志勤学,发愤图强的;也有弘扬爱国精神,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
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告诉我们良好的品质,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比如说对老师要尊敬,对同学要友爱等等。这些,都要从小练习,慢慢地成为一种习惯。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一句讲的一个汉朝人,黄香。她才九岁,就知到夏天先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天温暖父母的被褥,让双亲能睡得好。像她这种品德,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具备这种品德并且效仿。
我们再来看看《弟子规》,它的教育对象针对刚入学的儿童。大的方面,书写了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小的方面,写早晨到晚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告诉了我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在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分,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学了这些传统经典文化,让我们了解了忠、孝、礼、仁、义、廉、毅、和、智、信的意义,我们能够接触古圣先贤的智慧积累,期望能潜移默化,放射四方,终至于社会风气的向上提升,拨乱反正,使中国传统思想在西方浮夸风盛行之时再放光彩,我太感谢老师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把祖国的经典文化发扬光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一)班 粟丹)
 
 
 
 
 
读《论语》,我懂得尊敬老师
《论语》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教育书,它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之一。读《论语》让我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尊师重教的含义。
《论语》一书有曰:“叔孙敖在朝廷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老师(孔子)更要高明一些。” 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可以探望到房屋的美好。我的老师的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倘若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里面房屋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先生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子贡非常尊重他的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子贡并没有因为别称赞他而沾沾自喜。
老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教育好。当我们做错事时,老师不厌其烦恼教导我们。难道我们就那么不懂事吗?现在有许多学生整天沉迷游戏机厅里,不愿去读书,甚至有些学生夜不归宿,那么这样的学生有想过老师对你的好吗?老师可能为了你的事夜不能寐,头发可能也会白了许多,她们这是为什么呀?她们可以无情地不理我们,对我们置之不理,大可不必那样折磨自己,自己不想读书为什么还要让别人跟你一起受罪呢。
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这句诗的含义吧!不要一时之错而悔恨终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一定要珍惜光阴。
葵菜必定有露水,太阳会把露水晒干;春天有生机勃勃的景象,就会有秋天的景物枯又黄衰败;有滚滚的河流向东流去,也就会再也流不回来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切功劳在于老师,一切重任寄托给了我们的老师,老师虽然培育出来的学生不是个个优秀但不能怪老师啊。
子贡都不以自己被人夸耀而去数落他的老师,难道我们不应该尊重我们老师的吗?老师好比一位慈祥的父亲或母亲,他给予了我们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子贡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读《论语》使我受益无穷,有利无弊。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七年级 唐云飞)
 
 
 
 
 
读《中华义理》受益匪浅
在我以前的世界里,没有什么读经可言的。可自从到这所学校后,这里却开设着这样的一门课程——读经。
在这念书的几年里,我们学习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中华义理经典》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书。下面就是我在本学期学《中华义理经典》的一些体会。
在《中华义理经典》里有这样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为天地树立良心,为生民安身立命,为去圣继承中断了的学说,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
为天地树立良心,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不要做昧良心的事,也不要做没良心的人。
在我没学《中华义理经典》之前,我很少去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记得那一次,我和同学陈艳芝一起去上学,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人趴在地上,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40岁左右的老伯伯,他的右边有一辆单车,他的嘴里流着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看过他一眼。后来又来了一个老婆婆,大概是老伯伯的妻子,她在老远就哭起来了,立刻从单车上下来了,便趴在老伯伯身上哭着,可还是没人停留下来看他们夫妻俩一眼,最后我和陈艳芝也离去了。
可自从学了这一则以后,每当想起这件事时,心里总是不安,觉得自己以前太过分了。不但心里不安,而且感到自己很羞愧。
为生民安身立命,也是崇高的品质之一。看到别人遭受困难,应该尽力帮助。
那天听老师说,在一个河边,有一个小朋友掉进去了,当时有一位叔叔看到了,连忙跳进河中去救那个小朋友,因为那个叔叔会游泳,最后把小朋友救上来了。可是因为太急的原因,叔叔跳进河中去救那个小朋友时,身上的手机忘记拿出来了,后来呢?那个手机因为进了水,结果坏了。更可贵的是,叔叔把小朋友救上来后,手机坏了,可叔叔却没有小朋友爸妈赔一点心损失,那怕只有一丁点儿损失,而且连名字都不肯留下,就走了。
我觉得那位叔叔的精神好可贵啊!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那位叔叔一样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人。弘扬“为生民立命”的优良传统。
为去圣继承中断了的学说,更是我们要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只有继承过去圣人中断的学说,才有机会使万世开创好太平盛世。过去的圣人都是很有规矩的,不管什么事都讲一定的礼仪。可我们现在都丢掉了,我们应该还要继续像过去的圣人一样。
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更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为了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自从学了《中华义理经典》后,我懂得了很大的道理,领悟到:做事要凭良心、处事不仅只考虑自己,为人要诚实,读书要有远大目标。
“刘艳丽,你进步了……”这个周班会课时,老师在课堂这么表扬我,听到老师这样表扬我,我从心底里知道这是跟老师的教育和《中华义理经典》这本书有很大的关系。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七年级 刘艳丽 )
 
 
 
 
 
 
 
 
 
 
 
 
 
 
 
 
 
 
 
 
 
 
 
 
 
读《中华义理经典》体会孝道
 
孝,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观建立的基础之一。在《中华义理经典》之中,有曾子这样一句话:“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不能养。”意思讲的是:“教道有三种:上者是使父母尊荣,其次是不受辱,下者是能得到赡养。”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孝’道吧!
什么叫孝呢?下面是我读了《中华义理经典》之后,对‘孝’这一词的初步见解。
要听父母的劝告,不可将有益的劝告当作耳边风,不去理会。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毕竟年龄还小,经验不足,考虑一些问题没有大人们周道。有一次,我遇见一位昔日同学,我问她的境况如何,她连连叹气道:“唉,当初要是听了父母的话,认真读书,也不会像这样狼狈,连小学的知识还跟不上。”而我在家里挺棒的,当父母劝告我时,我都会认真地听着。
要能够体谅父母,经常和父母谈谈心,消除那条“代沟”。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长大后有一番作为。这样必定给子女提出一定要求,甚至有点苛刻。我们应该肯定父母的愿望是好的,决不能曲解,去跟父母怄气,甚至顶撞父母,使父母感到痛心。有位同学每次考完试后,父母都要询问她的成绩,要是成绩没有达到指标时,父母的脸色由晴转阴,她也找父母出气说:“为什么你们给我一个笨脑瓜呢?”从此,她与父母隔了一层厚厚的障壁。我呢?知道父母的苦衷,每次考完试后,就会把自己的成绩给父母看,如果哪一科不及格,自己会老老实实地等着父母的教训。
要尊敬父母,让父母感到自己在子女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父母对子女关怀备至。特别是在生活方面,作子女的不应该只顾自己,生活上也要体贴、关心父母,尽量减少他们的负担。在家中,我如果有时间就给父母捶捶背,做家务、谈谈心。我的父母很满意,常常露出自豪和幸福感。
我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华义理经典》这一本书中,我学到了怎样孝敬父母。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七年级一班 陈艳芝 )
 
 
 
 
 
我想这就是大同世界吧
 
纯洁善良的心从小就被古老的经典所熏陶,那真是一种幸福。经典是教育我们怎样做好人,怎样尊师重教,怎样孝顺父母的良好言语,经典是善良而且没有一点儿坏的教导老师。
我没有学经典以前,我只知道和妈妈顶嘴,怎样和哥哥争执看自己所喜欢的电视剧。我学了经典以后,我渐渐和家人和睦了。我太感谢经典了,它使我从歧途之中走向正路。比如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说的是人从小的心灵是善良而纯洁的。“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是说人如果做错了事,改了别人会原谅的,但是你要一再的遮掩的话,那就更加错了。经典教育会使你从错误之中脱离出来,它还教育人要诚信,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人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讲信用;说慌话,讲一些自编的谣言都是不可以的。经典的用处很大,一是教人如何做人;二是教育人如何做事。我学了经典后受益匪浅,它使我以前那些不尊长辈,目无尊长的坏习惯改了。现在我不只懂得这一点,我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而且不能讲粗话,要讲文明。经典教育使我们班很多同学的家庭都和睦了,我相信可以让全校、全国、全世界的家庭都和睦,都会友好相处。
我想,这就是孔圣人说的大同世界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一)班 李壮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礼记》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形戮之民也。”
我们的祖先把“报恩”当作一生重要的事来做。不过,现在我们这二十一世纪的人却与我们的祖先大大不同。我们的祖先知恩图报,以身作则,而我们呢?
在这里我江两个真实的故事。在去年的夏天,我在报纸上面看到一则消息,真的很令人气愤。有一个年轻人救了一个小孩子,救上来之后直接把他送到了医院抢救,再通知他的父母,在这个男孩苏醒过来后两天,他的家人不知不觉地把孩子接走了。即没有向恩人表示感谢,也没有做任何感恩的行为,也没有向媒体发一些表示她们致谢的支言片语。
不久,在湖南那边又发生了另一件事,但这件事情是令人欣慰的。在稍稍有点冷的九月天,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救了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那天中午,人们渡船过河,发现岸边亭子里坐着一个狼狈不堪的小伙子,他既不出声,又不敢抬头看人。他一抬头,看见有那么多的人围着他,他就赶紧跑了。人们一个劲地追赶到了河边。这时,大家都觉得这人有点精神病,就疏稀地散开回家去了。只有一个老人留了下来。他对这男孩说了很多好话,但不知为什么他一下就跳进了河里面,这时老人急了。老人就反复地劝说,这个小伙子终于上来了,他跟这位老人回到了老人的家中,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后来通过媒体、电视台终于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
后来,这位小伙子和他的家人来到这位老人家中,向这位老人道谢。他们拿了很多的礼品,但这位老人一件都没有要,反而给了一个红包给这个小伙子。实在没有办法,他的家人说:“老人家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吩咐。”
虽然说礼品不是相当的贵重,但是礼轻情意重。我希望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要像这位家长一样懂得感恩图报,不要像第一个故事的家长害怕经济上的损失,而不懂报恩。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时,也要做到“情欲信,辞欲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九年级   桂玉林)
 
 
 
 
 
学了《弟子规》《论语》的感受
 
我学了《弟子规》、《论语》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懂得了孝道,放学了,我一回到家就马上煮饭、扫地、洗衣服、洗菜。到了晚上,看见妈妈累了,我冲杯茶给她喝。睡觉前,我帮爸、妈各人倒了一杯水,帮他俩打洗脚水。洗了就把水倒了去,然后就到我来洗脚,洗好了就看书。这就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为我来知道迷津,这就是学习圣人教诲的好处啊!
做人,是要有一点规矩。小到一个人饮食起居、穿着打扮、待人接物,大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治国兴邦,都要讲规矩,讲原则。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说教。我们从小听长辈一套一套的“老话”,其实就是教我们规矩,教我们学会做人。
我更懂得了老师讲的“为天地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辈们一直追求这样的境界,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文化有它许多珍贵品格。“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尊师重教,吃苦耐劳传统美德,世代相传下来,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家庭都起到巨大调节作用。
道德的进步就是要从利己转向利他,我们要传播《弟子规》《论语》这些经典,推广圣人之学。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三(一)班 唐双萍
 
 
 
 
 
 
 
 
 
 
 
 
 
 
读经典有感
 
我学习《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二年时间了,在这二年时间里,我会背许许多多的文章,爸爸妈妈夸我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爷爷奶奶夸我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孙女,老师夸我是个聪明能干的学生,邻居大妈称赞我是个既有孝心又有善心的乘小孩。呵呵,我心里甜滋滋的,跟喝了蜜似的。一天,我站在衣柜前一照镜子,发现自己从外到内变了,我的心灵变得更美丽善良了。
我是家里的宝贝,这是爷爷奶奶说的,以前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所有的好东西,长辈都先让我尝尝,让我最先享受,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我却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时候,我做错事,父母批评我,他们说我自私自利,脾气大,爱强词夺理,我生气了,一生气眼泪就像一粒粒珍珠般往下掉,爷爷奶奶看见了,心疼不得了,又是哄我又是给我买好吃的,我呀,就像个骄傲、任性的小格格。爸爸妈妈急得直摇头,说我不讲道理。
后来,学校的老师让我们学习《弟子规》,学习《三字经》,课堂上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德育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慢慢地,我在故事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我回家给爷爷奶奶端茶,我看见爷爷奶奶在接过茶杯时,手都擅抖了。奶奶含着眼泪说我长大了,爷爷乐得合不拢嘴。以前,都是长辈孝敬我,现在,应该是我孝敬他们老人家的呀!
我有一个心爱的刨笔机,它是我最心爱的朋友,同学们也喜欢,平时他们下课时想摸一下我都舍不得。现在,我主动拿出来,主动帮同学们刨铅笔,同学们也说我变得大方了。
有位阿姨问我,背了那么多的诗书,不影响学习吗?我告诉她一个秘密:班上的同学和我一样,是利用业余时间背诵的。比如,早上来学校,利用晨读时间多读,下课了,和同学“开火车”背诵,看谁读得多,记得牢,晚上不看动画片,多读诗书,就连洗澡时也在背诵呢,把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就多了,背得也就快了。
还没有喜欢读经的同学,请赶快加入到我们这个诵经队伍来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三(一)班 蒙静兰)
 
 
 
 
读《弟子规》有感
 
今年的九月十日,我们全校师生共同渡过了一个令人难忘,又有特殊意义的教师节。
那天,秋风气爽,晴空万里,早晨,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冯爷爷来我校检查学习国学情况。
也许有人会问,冯爷爷是谁呀?他呀,就是香港有名的冯均爷爷,老师说了,他是一个慈善家,也是一个亿万富翁,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已经75岁了,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不顾年岁已高,四处奔走,呼唤国民重视中国的千年经典,让大家都来理解和学习中国经典。
那天,冯爷爷检查了同学们的读经情况,同学们以各种方式,如以班为单位,小组、个人唱诵等,冯爷爷看了大家的才艺表演之后,笑容满面,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啊!不要把千年来中国的根在你们这一代给丢了,爷爷老了,希望在你们身上啊!
和冯爷爷分别有好几个月了,可他的话经常在我耳边回响,冯爷爷的一番话,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的话深深地鼓励了我,我对国学的学习更有兴趣了。
在冯爷爷没来我校之前,我就已经会背很多的经典了,可是我光顾背诵,没有去理解,去落实,一味地读死书,后来,冯爷爷的话让我懂得了“学以致用”的道理。我们不光要背好《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还要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一条条去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告诉我们要听从父母的话,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就是让我们明白,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不要到处乱说,另外,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读经课上,老师跟同学们讲了,同学和我一样,每天以行动来严格要求自己。
自从冯爷爷来我校之后,同学们比过去对经典更有兴趣了,同时,整个校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变得更加有序了,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努力学好国学吧,大家都来“读千古美文”,争当“少年君子”吧!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三(一)班   谢婷 )
 
 
我读了经典的心得和体会
 
经典教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讲信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做人要讲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可以行之哉?”是的,做人一定要讲信用。而且也要对父母好,《弟子规》里有一则: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就是说父母说的呢?一定要听进去,父母叫你去做的,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去做。
我们人呢?一开始的时候是善良的,慢慢长大了,被外面污染了,就渐渐坏了。所以接受圣人的教诲是很重要的。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如果没有仁心,即使行礼,又怎能算是真正的礼呢?人如果没有仁心,即使作乐,又怎能是真正的音乐呢?
是的,做人一定要有仁心,曾子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把房子装饰得漂亮,美德可润泽自己的身体,内心坦然,身体就自然健康了。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都是真实而没有妄想的。
我读了这些,领悟了太多道理,我非常感谢学校开设了读经课,感谢老师的教育,感谢香港冯燊均爷爷带来的这些经典教材,感谢陈杰思教授编写这些教材。独乐不如众乐。我们要向毛校长一样,竭力去推广这些书,让更多是人读到这些书,也让这些书去帮助更多的人。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一)班 莫翠霞 )
 
 
 
 
 
 
 
 
 
 
 
 
 
人不学,不知道
 
经典是每一个人都要学,如果不学,什么都不会,也不知道好好做人的道理。
我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污染,纯洁得像一张白纸,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做父母的生了子女,不光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好好教育:“苟不教,性乃迁。”
在我的生活中也像孟轲一样,三次搬家“昔孟母,择邻处。”这样我就好好学习,就像孟母说的不能半途而废。
我不愿意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欲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不会倒流的。“子不学,非所宜。”
人生最要紧张的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紧的是要尽量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首孝弟,次见闻”。
谁能说子女那细微如小草般的孝心,能够报答慈母,像三春阳光般孕育培植深恩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能以庄重的态度对待民众,民众自然会尽忠;能举用好人,教导力差一点的人,民众自然会相互劝免。”子曰:“监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经典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多,真是“人不学,不知道。”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一)班   龙菲)
 
 
 
 
 
 
 
 
 
 
永续孝亲的美德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魂宝,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像小草般的孝心,能够报答慈母像三春阳光般培育的恩情吗?在没读过经书之前,我根本就不懂得怎样去孝顺父母长辈。像奶奶那如此深厚的恩情,我又怎能报答得了呢?奶奶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关心我、安慰我,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藏起来,偷偷地拿给我吃,而奶奶寂寞的时候,想要我陪她谈谈话,可我却离他而去,只顾着自己的欢乐,我亏欠她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父母早出晚归,为我们赚钱,供我们上学读书。可我们却不知读书的好处。父母的辛劳,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父母的辛苦,而且知道时间也是短暂的,所以我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自从学了读经之后,我受益很多,在家能够自己打扫房间,整理房间,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还可以自己做饭吃。自己洗衣服、洗鞋子等,不让父母操心,父母累了,我沏茶给他们喝,让他们休息,这样他们才感觉到家的温暖。为了报答父母对我们多年的养育和栽培,我决定努力学习,长大了,现在开始就好好孝顺他们。
世界上的每个父母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怎样才能做到呢?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不要辜负你们父母的好意,争取活在世界上的这点时间,留下一点辉煌,做一个永续孝亲的人,也能记住永续孝亲的美德。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二)班 揭育庭)
 
 
 
 
 
 
 
 
 
 
 
学经典心得体会                   
 
在这个学期里面我学会了很多的经典,如《大学》、《论语》、《唐诗》、《三字经》、《成语故事》这些我都学了一遍,可我才会背一半,不过我懂得了孩子怎么尊老爱幼,该怎么孝顺自己的亲人。上课时要注重三到,就是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己的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能凌乱,触目所及都是井井有条的,才能静下心来读书。这两条是《弟子规》里面的重要两条。
大学所讲的道理在于明了人类自身天赋,灵明的德性,在于亲爱民众,使他们才德日新,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善的境界。诗经说:“仁德美好的文王,不断地发挥他的光明德性,而谨慎地使自己处于至善的境地。”作为国君,一心做到仁爱,作为臣子,一心做到庄文;作为子女,一心做到孝顺;作为父母,一心做到慈爱;与人交往,一心做到信实,这两条是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做得到的。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或外地,见到你认识的人都要问声好,回家了看爸妈在家叫声好。在学校看见老师问声好,进老师办公室时要说报告,老师批准了才进去,要不然会不礼貌的。这一点学生们都要记住。
不管在学校或马路上别人需要帮助的话,你就过去帮一下,在学校看见小朋友摔倒就跑过去扶一把,在马路上看见人家的单车倒了帮忙扶起来。看见有垃圾帮忙拿起来放在垃圾桶,看见老人不便过马路过去帮忙搀扶,在和老奶奶或老爷爷说声好、再见。这一点很少人做但是要尽力。
在这个学期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还有好多好多的没写呢!在下个学期,我还要学更多的东西。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二)班 周红菲 )
 
 
 
 
 
 
 
我对经典的认识和体会
 
自从我读了《三字经》、《论语》、《弟子规》之后,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不从小好好学习,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学习课本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专心一致。我们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其次要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字,以及认识所有的文字,阅读文学。
这就是我从经典中体会出来的做人的道理。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六(一)熊开新)
 
 
 
 
 
 
 
 
 
 
 
 
 
 
 
 
 
学习心得
 
以前,我是一个很淘气的小女孩子,总是不听妈妈的话,老是让妈妈担心。妈妈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当做耳边风。
现在,我已经转学到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读书了。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我还是最喜欢那本书,书名是《弟子规》。它告诉我怎么做人,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对父母要有礼貌。不说谎话,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去满足她。父母生病了,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不让父母有一点点担心。
从此,我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不听妈妈的话了。妈妈叫我做事时,我就马上到。现在,妈妈越来越喜欢我了,我也越来越能干了。读书不怕困难,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想:“这都是这本书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重新选择了一条路。《弟子规》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我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我要发愤读书,将来长大了,我会好好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 四年级黄林丽)
 
 
 
 
 
 
 
 
 
 
 
 
 
 
 
《弟子规》的认识和心得
 
在外婆家读书,从来没有读过国学之类的书,如今我转到孔子学院大成学校,我的文化改变了许多,每科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弟子规》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说:出去要跟家人说一声,回来要与父母见面、问候。记得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外婆还特意对我说:“回来早一点。”在同学家玩着玩着,结果把时间给忘了,害得外公、外婆到处找我。天差不多黑了我才回来,饭菜都凉了,外公、外婆都没吃,我才懂得。
“房室清,墙壁净”这句话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要保持干净。在我的房间里,没有一处不是乱七八糟的。妈妈每天都说我要把东西整理干净再去玩。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句话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终究是可以达到的。我曾经有过放弃学习,因为我贪玩,所以我放弃了。但我来到孔子学院大成学校以后,我又把愤发起来,决定克服这个贪玩的坏习惯。
啊!这些国学之类的书还是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小学部 李岳良)
 
 
 
 
 
 
 
 
 
 
 
 
 
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了国学课,我学了很多前所未闻的知识,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勤俭的习惯,那么,他不但能从劳动中锻炼自己的体魄、增加自己的知识,又可以从节省中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收获的方法,便可以叫做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了。
看到这里时,我就想到自己以前的种种表现:以前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坏,每个学期都没有获得令人羡慕的奖状。我也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总是和父母唱反调,还以为父母为子女做些事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为此伤透了心……
自从学校开展了国学课之后,老师要求我们把每一句都背诵,还要理解意思,刚开始我觉得很难背,背了十几遍也背不下来,有点心灰意冷,但阳老师对我很好,她责任心很强,她对我说:“秦桥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师相信你能行……”在老师精心的帮助下,我就按老师教给我的方法试着背,果然能背出来了,心中高兴极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能倒背如流了,还有更怪的事在后头呢!
语文课文我原先也是背不出来的,现在背的时候却不觉得怎么难了,老师上完课之后我就能把课文背出来,还学会了许多以前不认识的汉字。以前数学应用题我总是看见作业本上老师批改的大“×,因为字认得多了,理解了意思,现在还全对的。
国学课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如何为人处世。我常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爸爸妈妈看见我变化这么大,直夸我是个好孩子。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期末考试我得了一个奖状。我把它贴在家中的墙上,亲朋好友看见了都表扬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真是一举两得了呀!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四年级 秦桥德 )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